问界M9上市21个月交付超25万辆,展现出中国高端车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的新趋势,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也能定义未来豪华出行

问界M9上市才不到两年,交付数就突破了25万辆,这数字摆在那里,说明很多人认可这个品牌,认可它能在50万级别的市场里有一席之地。好像很多帖子里都说,问界M9赚了,除了颗硬核的技术,最重要的其实是它用技术讲故事,跟传统豪华车不一样,它不靠欧洲血统,也不拼肌肉系的颜值,反倒是把自己走的技术路线捋得特别清楚。

我记得我一朋友刚买完M9,正夸车技术牛逼。他说:我开着它,不用担心省油不省心,续航能跑一千四百多公里,也不用担心它刹车和转弯太鸡肋。这让我一愣,毕竟,从他的口中讲出这种概念,要么是真的感受到差别,要么就是真心觉得。这车硬件堆得挺高端:全栈自研的感知系统,玄武车身结构,还有800V高压平台……我都差点把它想象成一个科技超人。

问界M9上市21个月交付超25万辆,展现出中国高端车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的新趋势,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也能定义未来豪华出行-有驾

当然啦,别以为它只荣光耀眼,还是有些槽点。比如说,我翻了翻之前的资料,估算百公里能耗大概在13度左右(这是我凭感觉的粗算,不算非常精确)。这个数字在豪华电SUV里,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体现出它的硬件没有偷工减料,但也能理解是因为它的大尺寸和重心设计。如果换成一辆同价位的德系豪华车,可能在操控细腻度上会更好一点,但续航可能就没这么狠。这就引发我一个疑问:是不是国产电车,要在安全、续航和智能之间找到独特的平衡点,而不是照搬欧洲的套路。

这让我想到,之前我跟一个资深修车工聊过,他说:国产车的技术其实不比欧洲差,就是环节还在追赶。你看这车的电池包布局、散热系统,挺复杂的。你知道,装这玩意儿,比拼的其实是研发水平和供应链管理。我当时还没怎么深想,最近翻了下自己拍的相册,有一张是我站在问界M9车前,背后是工厂白天的流水线。那一瞬间,感觉这车背后那庞大的产业链,和我之前猜测的差不多:供应链其实比很多人想得更重要。10年前,我还在朋友圈调侃国产车悄悄摸摸用料,现在想想,都要敬业魂,最少得有个科技味儿出来。

问界M9上市21个月交付超25万辆,展现出中国高端车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的新趋势,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也能定义未来豪华出行-有驾

说正经的,问界的成功还不止硬件。这次它的用户想法特别关键。很多用车体验,都是实打实的感受:刚才翻了下笔记,上面写着:开大车过老城平路,那笔直的转弯半径(5.8米左右)让人觉得超级灵敏。你想嘛,一辆全尺寸SUV,能在城区里灵活穿梭,谁不觉得方便?我试过同价位的合资车,比如某德系刚上市的豪华SUV,转弯半径都在6米多,像个笨重的胖子。其实这个数字的差距不大,但明显影响体验。顺便问一句,你觉得,转弯半径这个参数到底对日常用车流畅感影响得多大?我个人觉得,超过6米的,偶尔会觉得扭扭捏捏。

说回问界M9给我印象深刻的细节。记得我那天翻了翻它的宣传资料,特别关注它的续航能力。1474公里的综合续航,没错,不是开一次就跑完,但这个数字在我心里,已经算是骑像跑完全程的级别了。对比同级别的车型,比如某些合资品牌的中大型电SUV,要么续航被标得很遥远,要么实际用到一半就惊人耗尽,我觉得问界M9交付的满载表现,还算是符合宣传。其实我一直在想,这样的续航数字背后,是不是每次出远门,带上充电宝都用不上?——当然这是夸张,但感觉从体验上,续航焦虑已经没那么重了。

问界M9上市21个月交付超25万辆,展现出中国高端车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的新趋势,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也能定义未来豪华出行-有驾

你是不是也在想,这种高端的国产车,真能做到技术自主吗?我猜,在研发环节,国内的汽车公司现在比十年前坚实多了。好多人都在做自研感知的系统,感知系统(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就像人的五官,它们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的成败。很多国产车都开始用自研芯片和硬件+软件的结合方案,甚至搭配玄武车身结构,像个腹部钢板,既安全又稳重。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问界M9的车内体验感,能让用户觉得安全感很高。

当然啦,研发的路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有人会说:成本高,国内供应链还是受制于人,年轻设计师缺乏经验。我自己也反复思考:是不是国产高端走的,是一条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双轮驱动的道路?这一点,比起单纯追欧洲血统的豪华感,更实在。反正我感受到,问界M9用实际体验赢得了用户的认可,而不是靠感情牌或者情怀去拉票。

问界M9上市21个月交付超25万辆,展现出中国高端车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的新趋势,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也能定义未来豪华出行-有驾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你觉得未来国产高端车会不会出现技术流文化占据主导?或者说,每个品牌都得寻找自己最硬核的标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毕竟,现在的用户越来越理性,买一车,其实是看重用得顺手,而不是一味追标志性外观。甚至有可能,下一个潮流不是豪华感,而是技术黏性和用车安心感。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觉得这种差异化,还得看供应链稳定的基础——毕竟,一个硬核技术植入车辆,背后有一整套严密的设计、检测、调试体系,不能出半点差池。你们觉得呢?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国产豪华品牌,用的全是中国自己研发的芯片、传感器,直逼苹果生态?哈哈,这倒是个奇思妙想。

问界M9上市21个月交付超25万辆,展现出中国高端车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的新趋势,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也能定义未来豪华出行-有驾

行啦,最后这个市场,变数还是挺多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用问界M9的过程中的细节,或者哪个硬核技术让你特别感动的?不过我猜,未来这种用技术讲故事的车型,倒是真能把国产高端的标杆 l set得越来越高。你会不会也想试试这样一辆车,感受用科技定义未来的力量?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