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后斗改装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给这辆“工具车”注入灵魂。
毕竟国内皮卡文化越来越火,玩改装的人多了,后斗这块方寸之地也成了各路玩家较劲的舞台。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后斗改装里最热门的两大选择——高盖和卷帘盖。
别看它们都是盖子,里头门道可多了去了,选错了能让你的皮卡从“全能战士”变成“半残废”。
先说高盖,这玩意儿就像给皮卡戴了顶平底锅帽子,装完跟驾驶室一般高。
最直观的好处就是空间大,特别是那些后斗拉长的车型,装完高盖能多塞下三五个大号行李箱。
我认识个开皮卡送货的老哥,后斗里常年码着建材,装上高盖后硬是把载货量提升了三成。
更绝的是高盖上能玩花样,三开门设计方便拿东西,侧窗还能单独打开通风,夏天装水果蔬菜不怕闷坏。
不过这高盖也有硬伤,年检时得拆掉的老大难问题始终没解决。
去年我表弟在广州买车,上牌前刚花两万装了高盖,结果年检前收到通知必须拆除,白白搭进去一笔拆卸费。
再看看卷帘盖,这东西就像给后斗拉了块智能窗帘。
优点多到能列出一串:年检基本都能过,新车上牌前直接装的情况屡见不鲜;临时要装大件时掀起来也不费劲,我见过有人用卷帘盖装下两米长的滑雪板;搭配多功能龙门架更是绝配,顶上能挂帐篷侧帐,侧面加装射灯,晚上露营时亮起来跟越野战车似的。
不过卷帘盖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防水是个大考验。
去年夏天有个车友在暴雨天装货,结果卷帘盖密封条老化,雨水顺着缝隙流进后斗,价值三万的摄影器材全泡了汤。
后来修车师傅拆开发现,他买的杂牌卷帘盖连基本的防水胶条都没装全。
说到选材,这可真是个技术活。
高盖现在主流用冷钢板冲压,再配上电泳防锈工艺,像ARB这类大厂的产品,用个五六年都不带生锈的。
但有些小作坊为了省钱,用普通铁板不说,焊接点都不做防锈处理,开个半年车顶就开始锈斑点点。
卷帘盖更讲究,好的产品得用高强度铝合金骨架,密封条要带IP56防尘防水认证。
上次车展上看到个国产新品牌,现场演示用高压水枪冲卷帘盖,水珠全被弹开,这才是真材实料。
反观某些低价产品,拆开看骨架薄得跟薯片似的,装上去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拓展玩法上,卷帘盖其实更胜一筹。
现在玩得溜的玩家,卷帘盖上装完帐篷还能拓展出侧平台,放折叠桌椅、车载冰箱都不在话下。
有位户外博主跟我分享过,他用车顶卷帘盖搭了个移动茶室,卷帘收起来是封闭货箱,展开就是露天茶座,抖音上吸粉十几万。
不过要玩这些花样,选材就得讲究,得选带加强筋的卷帘盖,承重至少200斤以上。
我查过资料,正规厂家的卷帘盖都会标注载荷参数,那些只说“坚固耐用”的多半是忽悠。
年检政策这块得特别提醒各位。
北方某省会城市去年更新了年检规定,高盖必须报备才能通过,而卷帘盖只要高度不超过3米就能过关。
但南方有些城市又卡得严,卷帘盖加装射灯都可能被要求拆除。
所以改装前真得打听清楚当地政策,别到时候钱花了还得拆。
我同事在杭州改装高盖时,光是申报材料就交了四五份,最后检测站还让签了保证书,承诺不超载不改装电路。
价格方面也是个坑。
卷帘盖市场价从三千到两万都有,差价全在细节上。
有车主贪便宜买了三千的卷帘盖,结果三个月后卷帘轨道变形,开合卡顿。
而高端产品贵有贵的道理,像某德国品牌的卷帘盖,用的是军用级铝合金,防弹玻璃材质的密封条,暴雨天装货都不带怕的。
高盖就更明显,普通冲压件可能五千就能搞定,但带侧开窗、防滚架接口的高端款,价格直接翻倍。
日常维护也有讲究。
卷帘盖最怕潮湿,南方车主最好每个月给轨道打润滑油,密封条每半年检查一次。
有位云南的车友分享过他的保养秘诀:每次洗车都用气枪吹干卷帘缝隙,定期更换防水胶条,两年下来卷帘盖跟新的似的。
高盖相对省心,但也要注意防锈,特别是焊接处,定期用除锈剂处理,能延长使用寿命。
说到底,选高盖还是卷帘盖,得看你怎么用车。
要是天天跑工地拉建材,高盖的实用性和拓展性更适合;要是周末跑山露营,卷帘盖的灵活性和拓展玩法更对胃口。
但不管选哪种,千万别光看价格,多看看真实用户的评价。
我查了某汽车论坛的改装帖,发现选卷帘盖的车主更在意防水性能,而高盖用户更关注改装后的颜值和通过性。
最后给各位提个醒:改装不是面子工程,实用性和合规性才是关键。
别被网红款忽悠了,多去实体店看看实物,试试开合顺不顺手,摸摸材质结不结实。
毕竟改装件用不好,轻则影响体验,重则引发安全事故。
下次再聊改装,咱们可以说说怎么选合适的射灯,或者怎么改装货箱才能兼顾载货和露营需求。
各位车友有啥改装心得,也欢迎在评论区唠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