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同事续车险,被销售塞了“划痕险”“座位险”,多掏1300元。 他那辆开了8年的旧车,划痕懒得修,座位险又和已有意外险重叠,纯属浪费。 这种场景每年续保期都在重复上演。 2025年的车险市场,监管改革已让基础保障升级,但推销套路仍深藏陷阱。
交强险是底线, 远远不够
交强险作为法定险种,每辆车必须购买。 它的责任限额在2025年调整为死亡伤残18万元、医疗费用1.8万元、财产损失2000元。
在一线城市,人伤事故赔偿轻松突破20万元,交强险的赔偿额度显得杯水车薪。 撞损豪华车保险杠,维修费可能超过5000元,交强险的2000元财产损失限额无异于滴水浇田。 这份保险只是合法上路的门票,真正的大风险需要商业险来覆盖。
三者险
第三者责任险是交强险最关键的补充。 一线城市建议保额200万起,豪车密集区域直接上到300万。
普通城市可选100万保额,2024年数据显示,超50%交通事故的第三方医疗费超过100万元。 保额差价很小,200万保额比100万每年仅贵约150元,相当于一杯奶茶钱换取高额事故时的安心。
2025年新增的“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险”,几十元保费就能在假期将三者险保额提升至600万,适合经常自驾出游的车主。
车损险
2025年车损险已整合此前需要单独购买的盗抢险、玻璃险、涉水险、自燃险、不计免赔等11项附加责任。 车辆因碰撞、自然灾害、高空坠物甚至被找不到的第三方损坏,都能通过车损险理赔。
新车或车价高于5万元的车辆,修车成本常超过保费,建议购买。 对于车龄8年以上或残值低于2万元的旧车,车辆实际价值较低,可考虑省去车损险。
新能源车险
新能源车险在2025年有专属条款。 车损险默认覆盖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损失。
车主应投保“自用充电桩损失险”和“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规避充电过程中的风险。 “车险好投保”官方平台于2025年1月上线,帮助新能源车主解决投保难题。 电池衰减至80%以下为厂家质保范围,但非碰撞导致的电池损坏,如漏液、化学腐蚀,一般不在保险责任内。
这些险种别再交智商税
划痕险已包含在车损险中,单独购买属于重复投保。 个人意外险保额超过100万的车主,不必再买座位险。 盗抢险、单独玻璃险对普通车主意义不大,整车被盗概率低,玻璃更换成本可控。 销售常推荐的“全险套餐”可能包含多项低概率附加险,保费溢价可达30%。
医保外用药责任险:几十元堵住大窟窿
这是三者险的关键补充,年保费几十元到百元不等。 事故受伤后的进口药、特殊医疗器材等医保外费用,可能占总医疗费的30%以上。 没有这一险种,高额自费药需车主或伤者自担。
购买技巧
安全驾驶记录直接关联保费折扣。
连续3年未出险,商业险折扣最低可至3.8折,交强险折扣最高达30%。 线上通过官网或APP投保,比4S店价格低15%-30%,部分平台提供限时返现。
7-8月车险销售淡季,保险公司常推出直降25%的套餐。 小额剐蹭自费处理更划算,一次理赔可能导致未来三年保费优惠消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