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特别热,空调时好时坏,有次拉着一车水管在半路趴窝了,汗流浃背等救援时,他瞥见对面4S店门口停了排新车——车身高大,侧门“哗啦”一推,俩人抬着冰箱就塞进去了。 “这车能装! ”他抹了把汗,凑近一看:
老张围着车转了两圈,发现前脸还是熟悉的双层大嘴格栅,卤素大灯也没换成花哨的LED。 “和去年瞅见的差不多嘛! ”销售小王笑着递过配置单:“哥您眼力好! 咱这车讲究的就是个耐看实用。 ”
数据印证了这份“保守”:车长5170mm、轴距3198mm,7座版二排腿部空间近1米,三排能轻松坐下1米8的汉子。 侧滑门手动开合,但铰链顺滑,近90度敞开的尾门塞下老张的折叠梯毫无压力。
低配的舒适型配钢轮圈,高配升级铝合金轮毂,但全系轮胎都是215/65 R15的厚胎壁规格,过坑洼时滤震更柔。老张坐进驾驶座,摸了摸中控台:“这大屏是自带的? ”小王摇头:“您手里这台舒适型原装没屏,但加3000块就能装上! ”
去年豪华型车主免费享受的10英寸大屏、倒车影像、导航和手机互联,今年变成了“选装套餐”,唯独顶配旗舰型保留标配。 反过来,原先连选装资格都没有的舒适型,如今也能花钱升级这些配置。 老张琢磨着:“倒车雷达和后排空调倒是全系都给配齐了,拉货时工人不怕闷热。 ”
掀开机舱盖,老张面临两个选择:1.5T汽油机,140kW功率、300N·m扭矩,爬坡时明显比他的旧车有劲;2.0L双燃料版,虽然功率仅86kW,但能烧天然气(CNG),每公里燃料成本能省近一半。
“自动挡有没有? ”老张问。 小王指变速箱:“全系6速手动挡,离合轻,换挡行程短,老司机开顺手了比自动挡还省油。 ”1.5T版本百公里综合油耗9.3L,对于5米长的MPV来说算得上克制。
听到指导价10.19万起,老张皱眉:“超预算了! ”小王点开手机:“苏州店促销,直降3000,9.99万开走! ”再看竞品:北汽王牌M7起价更低(6.18万),但安全配置简陋;江淮瑞风M4同配贵1万(10.58万起)
双燃料版顶配15.39万看似高价,但老张算了一笔账:每天跑200公里,油费约160元,气费仅80元,半年能省回差价。
五金店隔壁的快递站老板李哥,去年买了台菱智PLUS 7座版。 他拆了三排座椅改货箱,每天拉30件大货:“钢板弹簧后悬挂扎实,重载不塌屁股。 织物座椅耐脏,奶茶泼了擦擦就完事! ”但对家庭用户王女士来说,中控屏选装费让她纠结:“倒车影像得加钱,不如直接上顶配了。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