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商用车行业发展足迹:“商新20年”见证(2010~2014)

【商用车新网原创】

2010~2014年,是中国商用车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五年。伴随法规政策密集出台、技术标准迭代升级、国际竞争加剧,商用车行业在环保、安全、智能化等领域迎来深刻变革。从合资合作的突破到自主技术的崛起,从排放标准的升级到市场结构的优化,这五年既是中国商用车企业“走出去”的探索期,也是行业迈向绿色化、集约化的奠基期。

回首商用车行业发展足迹:“商新20年”见证(2010~2014)-有驾

下面,请跟随商用汽车新闻传媒一起,回顾这段充满挑战与突破的五年。

2010年大事记

1、福田汽车与戴姆勒合资项目签约

7月16日,在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共同见证下,福田汽车与戴姆勒企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签订了《合资经营合同》,双方按照50:50股权成立中、重卡合资公司。

2、中国重汽成都王牌成立

8月23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与成都王牌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成立中国重汽—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重汽以“增资扩股”方式对成都王牌进行投资。

3、美国启动对华新能源调查

9月9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下称“USW”)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301调查请求,称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企业而采取的补贴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对中国绿色产业政策进行全面调查。

10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告称,应USW的申请,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

4、《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颁布

12月20日,工信部颁布《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明确了不同类型商用车生产企业的产能要求:重型货车年产能不少于1万辆,中型不少于5万辆,轻型货车不少于10万辆,大中型客车不少于5000辆,轻型客车不少于5万辆等。《规则》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5、国四排放标准实施日期推迟

12月21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第四阶段限制实施日期的复函》,对机动车国四标准实施日期进行了适当调整。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即车用柴油发动机)与汽车,暂定推迟一年实施国四标准。

6、重卡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重卡(含非完整车辆和半挂牵引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101.74万辆,比上年增长59.93%,增幅比2009年高42.22个百分点。

2011年大事记

1、商用车强制安装ABS

1月27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下发《关于对<公告>内产品进行整改和清理的通知》,要求卡客车必须安装ABS以及核查后防护栏,进一步落实工信部和公安部的要求,不符合要求有被撤公告风险。

2、双层客车禁止上路运营

3月22日,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发布通知,双层客车不再允许申报《公告》,已上《公告》的车辆将失去合法运营资格,车管部门将撤销其机动车整车合格证信息。双层客车退出客车等级评定体系,未来无法通过等级评定获取相关资质。

3、“燃耗”不达标不予办营运证

交通运输部强调,3月1日起,严格执行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重卡车辆必须进行检测才能上路运营。

4、《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5月26日,交通运输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和邮政业五章,提出了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公路、水路、民航和邮政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

5、物流业“国八条”发布

6月8日,国务院推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配套措施,这8项措施被业界称为物流业的“国八条”。这是继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政策调整。

6、卧铺客车停产“倒计时”

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大型客货车安全技术性能加强车辆<公告>管理和注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暂停受理卧铺客车新产品申报《公告》。自2012年3月1日起,相关企业暂停生产、销售卧铺客车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暂停全部卧铺客车产品《公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停办理卧铺客车注册登记。

2012年大事记

1、国四排放标准实施二度延迟

1月10日,环保部下发公告称,自2013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主要指柴油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四标准。柴油发动机车辆国四标准实施日期再次延后。

2、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挂牌

2月18日,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终于修成正果。同日,欧曼重卡第一代GTL产品发布。

3、《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发布

3月27日,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

《规划》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5,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2015-2020,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基础上,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2020年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大幅度降低排放。

4、《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发布

4月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按照确保安全、切合实际的总体思路,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确立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

5、 校车“新国标”发布

4月10日,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24407—2012)和《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GB24406—2012)正式发布。

新版标准明确了专用校车及座椅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更加注重车辆的安全性能、更加注重车辆配置的人性化、更加注重车辆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2020)》发布

6月28日,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了发展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7、燃气车国五实施日期确定

12月3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实施国家第五阶段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标准公告》,自2013年1月1日起,燃气汽车统一执行国五标准,不符合标准者一律不予挂牌。

8、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105.61万辆,同比增长29.70%,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2013年大事记

1、《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发布

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全社会内燃机产品保有量的60%,与2010年相比,内燃机燃油消耗率降低6% ~10%。

2、挂车交强险取消

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施行,其中增加一条:挂车不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牵引车投保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牵引车方和挂车方依照法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3、客车厂竞争座位数历史终结

8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2013)的通知。新等级评定标准对客车座位数做出了重要调整,企业之间竞争等级座位数的历史由此画上句号。

4、国务院发文促黄标车淘汰

9月10日,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5、新一轮新能源补贴启动

9月13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2013~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2014年大事记:

1、传统混合动力客车不再享受补贴

2月9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公布新的补贴标准,传统混合动力客车因属于节能车型,不再享受补贴。

2、国四排放标准全面实施

4月23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7号公告》,2014年12月31日废止适用于国家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柴油车产品《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国三柴油车产品将不得销售。这意味着,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尘埃落定。

3、《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实施

7月1日,《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办法》要求,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货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在出厂前需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有效监控平台,如未按规定执行,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

4、五部委严查国四造假

8月6日,环保部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环保部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五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督检查工作。该轮检查工作以中重型柴油车为重点(包含进口车辆及进口发动机),在新车检测、生产、销售、注册登记等各环节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

小结:

2010~2014年,中国商用车行业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开始从“粗放扩张”向“精耕细作”转身。环保法规步步紧逼、安全标准全面提升、核心技术自主突破,为后续“十三五”时期的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基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