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很多人可能还沉浸在旅游的疲惫或是重返工作的忙碌中,但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来说,这个假期可一点都没闲着,甚至可以说是上演了一出“神仙打架”的好戏。
最近,一条消息在网上流传开来,说的是咱们国内两家新能源车企——理想和零跑,在假期前后的订单量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据说理想汽车在节后第一周的新增订单就超过了2.3万辆,而零跑汽车更是在整个国庆假期期间,收获了高达2.5万辆的新订单。
这些数字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都是:真的假的?
现在买车都这么容易了吗?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这两家车企这么受欢迎?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用大白话把这事儿给说明白。
先来说说理想汽车,这个品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是“家庭”的代名词。
一周新增超过2.3万个订单,我们简单算一下,平均下来每天就有超过3200个家庭决定要买一辆理想汽车。
这个成绩放在整个汽车行业,尤其是在现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确实非常亮眼。
那么,理想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这么多家庭心甘情愿地掏钱呢?
其实,它的成功秘诀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把“为家庭造车”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有小孩的,最看重的是什么?
可能不是那零点几秒的加速,也不是什么赛道级的操控,而是实实在在的舒适和方便。
理想汽车就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
你去看它的L系列车型,从L7到L8再到L9,每一款车都像是一个移动的精装修大平层。
车里的空间特别大,座椅坐上去跟家里的沙发一样舒服,还带通风、加热、按摩功能,长途开车或者坐车,腰酸背痛的情况能缓解不少。
更出名的是它车里的那些配置,比如给后排孩子看动画片的屏幕,还有能冰镇饮料、温热牛奶的小冰箱。
这些东西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对于一个家庭出行的场景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加分项”。
试想一下,周末带全家老小出门郊游,路上孩子不哭不闹地看着动画片,老人坐着舒服的座椅,渴了随时能从冰箱里拿出冰凉的饮料,这种体验感,一下子就把这辆车的价值给拉满了。
所以说,理想卖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全家人都能舒适出行的解决方案。
它非常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需要什么,然后就把这些需求一个一个地满足好。
当然,光有舒适还不够,理想的增程式动力系统也解决了很多人的“里程焦虑”,既能用电省钱,长途出远门也不怕找不到充电桩,加油就能走,这种便利性对于中国复杂的用车环境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虽然最近市场上也出现了像问界新M7这样强劲的对手,同样主打家庭和舒适,并且用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抢占了不少市场目光,但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理想依然能保持每周两万多的新增订单,这恰恰说明了它的品牌号召力和用户基础有多么稳固。
这背后,是实打实的交付数据在支撑。
根据公开信息,理想汽车在2023年9月份就交付了接近三万四千辆新车,整个第三季度交付了超过九万辆,这个成绩单足以证明市场的认可度。
同时,它还在全国各地不断开设新的零售中心,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方便地看到、摸到、试到它的车,这种线上线下的结合,也为它的销量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说完了理想,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主角——零跑汽车。
如果说理想是靠精准定位家庭用户而成功的“专科生”,那么零跑走的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子,可以称之为“性价比之王”。
国庆假期新增2.5万个订单,这个数字甚至比理想还要多,这就更让人好奇了,零跑又是靠什么打动消费者的呢?
零跑的策略非常直接,就是用同样甚至更少的钱,给你更多的东西。
它把很多过去只在三四十万豪车上才有的配置,用在了自己十几万、二十万出头的车上。
举个例子,你花十五六万买一辆零跑C11,可能会发现它不仅空间大,内饰用料也挺不错,车机系统用的是行业里很主流的高性能芯片,反应速度快,用起来很流畅,甚至还配备了一套水平不低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这些配置如果放在其他合资品牌或者一些高端品牌上,价格可能就要翻一番了。
这种做法,对于很多预算有限,但又希望体验到最新智能电动车科技的年轻人或者年轻家庭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他们可能刚参加工作不久,或者家庭刚起步,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当他们拿着十几万的预算去市场上选车时,会发现很多车要么是配置太低,要么是空间太小,总有些不满意的地方。
而零跑的出现,就像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越级”的选择,让他们感觉自己花小钱办了大事,买到了超出预期的产品。
零跑汽车的创始人朱江明也提到,国庆期间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六成多,这说明他们的这种“高质价比”策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
所以你看,理想和零跑这两家车企的火爆,虽然路径不同,但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非常清楚自己要为谁服务,并且把服务做到位。
理想服务的是那些追求家庭出行品质、预算相对充足的用户,它用无微不至的舒适体验来打动他们。
而零跑服务的则是那些注重实际、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它用丰富的配置和诚意十足的价格来吸引他们。
这两家中国品牌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过去我们总觉得国产车就是便宜,但在技术和品质上总差那么点意思。
但现在,像理想、零跑这样的新势力,正在用自己的产品告诉我们,中国品牌不仅能造出好车,而且更懂得中国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
它们不再是简单地模仿国外的设计,而是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家庭结构和出行需求出发,去定义和创造产品。
这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才是最让人感到振奋的。
这种百花齐放、激烈竞争的局面,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普通消费者,因为车企们越努力,我们能买到的车就会越好、越便宜,选择也会越来越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