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HUD抬头显示虽然看着很有科技感实际用起来却成了繁琐的智商税让人头疼不堪
现在聊新能源汽车总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就是HUD抬头显示,看着很有科技感实际用起来纯属智商税,净添堵!白天太阳一晒路面亮得晃眼,HUD投到前挡风玻璃的字直接糊成白影。调亮度、调角度效果都不理,眯眼看半天还不如看仪表盘。
我记得去年上次试驾某新车,销售还特意强调这个配置黑科技,结果用起来一肚子火。天晴的时候,车内光线强烈,HUD的字像被油漆泼了一样模糊,完全看不清。不知道是不是我那块玻璃角度出了问题,还是调节机制太差了?反正找了半天调不到理想状态,最后干脆放弃调节,只能靠自己惯。
这让我开始琢磨,究竟是谁设计的这么一套显示系统?感觉就像是开发组把技术套在了一个原本没那么复杂的需求上。把仪表盘内容抄到前挡玻璃上,爽啊,科幻感瞬间爆棚。但实际上,用户体验一塌糊涂。这科技感,在我看来,是有点越界了。
我还尝试在晚上用HUD,看着还算清楚,但就接近极限。有次走在暗区,路上没啥灯,HUD那亮光在玻璃上晃来晃去,就像星空中漂浮的光晕一样。这会儿,眼睛开始觉得疲劳,开一会儿就想闭眼休息。我在想,车的灯光越调越亮,也许是出于安全考虑,但亮太了,反而把我叫醒似的。一不小心眼睛就会调节到焦点不同步,头疼。
说到灰尘的问题,真让人发笑。你看,那些车厂宣传资料里,特意强调HUD能保持清晰。但实际中,车内灰尘一来,表面不明显,等你发现的时候,屏幕早就蒙上一层细尘。用棉布擦了几次,花了点力,反而越擦越糊。那层灰膜像是无形的隐形油漆,你用力擦,反而把清晰度搞得更差。真心觉得,做人要实在,这配置倒像个小摆设,能炫耀一下还行,真用起来打了折扣。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手机里拍的照片,看到那GPU上投射的字,就觉得特别无奈。毕竟这配置当年多掏了不少冤枉钱,心里隐隐觉得亏。其实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开发团队只考虑了技术的可实现性,却没考虑用户的实际感受?你说这东西,真正能帮你什么时候?晚上走高速时还能顺手看一下剩余距离,但白天这个闹钟似的界面,反倒成了视线的障碍。
当然啦,也有人觉得显示信息多点总比少点好,但我觉得那样就变成信息爆炸。你跑个高速,左看油耗,右看转速,中间还得留个手感时间来瞄一眼,这不是在做汽车版的拼图游戏。如果说让驾驶更专注,反倒适得其反。
我突然在想,或许设计师们不知道我们实际用它的体验有多差。被那种亮度自动调节套路坑过的人,应该都懂个意思。调一下越调越花,那种炸屏的感觉,真是比看到路况还要烦。
算了不啰嗦,夜晚倒是还行,最烦的还是白天,阳光直射,反射出点点闪光的那个瞬间,简直像带了一副反光镜在眼前。好几次我都在想,要是不用HUD,直接看仪表盘,多稳当。
顺便说一句,有个朋友平时开车很讲究,他说:你咋看那么久?我笑笑:惯了,惯就好。我觉得颜值还行,只是用着真坑,和我大老远从乡下跑城里开回来那车的初衷不同。
有个想法一直没说出来:其实我挺怀疑那些宣传资料里说HUD能大幅提升安全性的说法。没人想过,真正驾驶中,哪个信号和界面会比直看仪表盘更快、更直观?我估计路上真出事,第一反应还是得低头看仪表盘。
这是不是一种科技折磨人的新常态?像我这种老司机都受不了的配置,普通用户更不用说。
还在想,未来如果有什么更智能的显示屏出现,是无缝连接的那种,还是只会越用越疲劳?我猜,估计很多人都没怎么试过真正把HUD用到位。
嗯,最后留个悬念:你觉得,真正能用得舒服、靠谱的HUD,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要像科幻电影那样,直接投影到眼睛里?还是说,干脆去掉这个浮云,还是更实在点?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