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智电赋能城市脉动 车网共筑生态未来

(来源:上海市电力行业协会)

清晨五点半,上海浦东新区成山路公交停车场充电站内,7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陆续驶出充电区。这些车辆在过去的8个小时里完成了夜间谷电补能,以满电状态迎接每天的城市交通高峰。场站负责人通过平台实时监控着充电进度:“每辆车都按预约时段自动分配功率,既省电又省钱。”这一幕背后,是上海充电服务体系的深度进化——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从单一功能满足转向全场景生态构建

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中,充电设施早已超越“基础设施”的范畴,成为支撑绿色转型、优化城市治理的关键支点。从公交场站的谷电集约利用,到近阶段推广的光储超充一体化,再到未来“车网互动”的美好设想,上海正以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双轮驱动,破解充电焦虑、续航焦虑与成本焦虑的三重挑战,为全国汽车电动化转型提供“上海样本”。

智慧

布局

全场景充电网络的多维进化

在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检测平台监控中心大屏上,全市区15万台公共充电桩,10万台专用充电桩运行数据一览无余,通过设备运行情况、充电热力区域以及用户使用倾向分析,为上海下一阶段政策推进做好数据支撑。同时国网上海公司车联网智能平台也监控着全市国网充电桩运行状态,这套系统通过设备运行数据、视频信息、AI算法判断设备故障,配合全市35个服务网点,400余名运维服务人员,各类车辆、仪器、设备、应急装备1000余套,使得故障响应到场时间从传统模式的4小时缩短至45分钟内,设备可用率始终保持99.5%以上。这种“云-边-端”协同的运维体系,正在重塑上海充电网络的可靠性标准。

精细化管理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渗透至服务细节。在静安寺商圈,中心城区停车困难,襄阳北路路边充电桩是解决高密度中心城区充电难问题的有效试点;而在崇明岛等远郊地区,“光储充”一体化站点,通过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协同,降低了对电网的负荷压力;而针对高速充电站节假日期间显著激增的充电需求,潮汐充电桩、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应用和调度,也有效缓解了高速充电排队现象,这种差异化布局背后,是上海对城市功能分区的深刻理解——中心城区聚焦高频快充,郊区侧重绿色低碳,高速公路确保跨城通勤无忧。

智能化革新同样令人瞩目。传统的人工巡检正在被智能机器人替代,巡检机器人可以通过设备运行数据、视频采集信息及时反馈巡检结果:路特斯上海超级充电站,“闪充机器人”将彻底解放车主双手,让“驾驭者”没有“枪线脏重”“操作繁琐”“充电缓慢”的顾虑,安心体验闪充、无触、极智、安全的补能方式。

B端

破局

产业协同的价值裂变

在上海三汇路出租汽车示范站,一座“光储充放”微电网正在昼夜不息地运转。夜间,储能系统将谷电储存,并在电价高峰时段放电,白天,光伏组件为充电站提供额外的电能,由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统一调度,联合V2G充电桩和智能移动储充车开启放电模式,整个充电站最大削峰能力可达400千瓦,每年通过储能节碳和光伏发电将减少碳排放量约2000吨,电费成本减少30%,年收益提高52%。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站点运营成本,更实现了“车-桩-网”的三向价值创造。

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智电赋能城市脉动 车网共筑生态未来-有驾

运维人员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

物流及公交行业的电动化转型同样充满突破。浦东金高路公交充电站,夜间服务电动公交车的充电桩白天开放给社会车辆,充电设备利用率从30%跃升至62%,资源错配的难题在共享模式中迎刃而解,同时这里还入选《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城市车网互动综合试点》国家级示范项目,2025年将建成大型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验基地。而在洋山港换电站,一辆集装箱重卡车仅用3分钟便完成电池更换,司机张师傅的手机APP上实时显示着换电预约排队进度:“以前跑长途总怕半路没电,现在换电站和加油站一样方便。”这里日均服务车辆超过300辆。

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智电赋能城市脉动 车网共筑生态未来-有驾

夜间公交充电服务

在政策红利与市场创新的双重驱动下,至2024年底在册新能源公交合计16356辆,占总公交数辆96.21%;全年新能源出租车投入2700辆,营运新能源出租车占营运出租车95%左右,物流、环卫及特种电动车辆占比也逐年提高。充电站作为新能源车辆的核心配套,正深度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更联动储能、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削峰填谷与绿电消纳。其规模化运营显著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同时催生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新业态,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为智慧城市提供低碳基础设施保障。

C端

跃迁

从“充电焦虑”到“智慧生活圈”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充电服务的进化更体现在细微之处。在虹桥枢纽,新能源车牌与支付宝账户自动绑定,离场时系统瞬间完成扣费,高峰期通行效率提升40%;在崇明岛景区,“充电+绿植认养”的套餐设计让用户在补能时参与生态保护,充电等待时间转化为环保实践。在虹桥绿地旁的中国石油伊犁路超级充电站,这座“中国石油上海超充第一站”,“高质量服务”则得到了具象化:场站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持,部署五套600kW全液冷超充主机,快至“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可大幅缩短客户充电等待时间,针对营运车辆,不仅配置了集休息室、自动售货机、直饮热水等服务于一体的“充电生活区”,更考虑到广大司机朋友“饮食难”的特点,引入餐饮供应,用司机的话说,伊犁路站好像“公园里的充电站”“城市里的服务区”,让“充电”不再是“耽误”与“等待”。

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智电赋能城市脉动 车网共筑生态未来-有驾

“中国石油上海超充第一站”:伊犁路超级充电站

全时

守护

重大场景下的可靠性革命

当城市进入“重大活动时间”,充电保障能力成为检验上海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水平的试金石。从2018年第一届开始至今的七届进博会中,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充电设施运维单位,除了承担展馆周边核心区及主要高速出入口的50座核心充电站的运维保障,抢修人员全天24小时待命,时刻保障进博会期间专用电动公交充电场站的充电需求。

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智电赋能城市脉动 车网共筑生态未来-有驾

公交充电站夜间充电

节假日高速路网的保障同样考验智慧。今年春节假日期间,上海高速服务区全网充电站累计路网服务区累计完成充电22387次,充电量43.88万千瓦时,比去年提高26.96%。“枫泾服务区是上海最重要的高速服务区,必须全力保障这个服务区充电站的正常运行。”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的运维人员表示,“公司在节假日期间安排了各类值守、运维人员50余人7×24小时值班,按需分级配置了1台融合应急充电保障车、1台应急柴油发电车、12台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10台潮汐式移动充电桩等多重应急保障设备,可以应对诸如充电排队、不充电占位,甚至全站失电等极端情况。”

“2025年,枫泾服务区还将打造风光超充智慧聚合电动汽车示范充电站。”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充电业务专家雷珽说,“今年的枫泾服务区,将通过配置全液冷超充技术大功率充电桩、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设备、光伏车棚、潮汐充电桩、低压交直流柔性接口装置,组成一个微型、清洁、自治、友好的并网型光储充柔性互联超级高速充电站,以实现区域内供配电网络,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能量管理的优化调度。从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客户体验度全方位提升充电服务体验。”

生态

共建

破解瓶颈的破局之道

尽管成就斐然,上海的充电网络仍面临结构性挑战。上海市政府于2024年底制定了《上海市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指引工作方案》,将全市街镇充电网络划分为“发展区”“保持区”和“调控区”,着力于优化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有效避免土地、电力等公共资源浪费,科学规划全市各街镇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建设规模和建设时序,保持适度超前的建设节奏。

在用户层面,高端车型用户对液冷超充的需求与低端车型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形成鲜明对比。而“统建统营”社区充电模式通过物业统一规划,将居民安装审批周期从45天压缩至7天,破解“最后一公里”落地难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的双轮驱动。

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智电赋能城市脉动 车网共筑生态未来-有驾

抢修人员在工作中

从核心商圈的超级充电桩到崇明岛景区的生态充电桩,从高速充电站的应急保障体系到物流园区的换电机器人,上海的充电网络正以“快慢结合”“软硬协同”策略重构城市能源生态。当“即插即充”成为常态、“智慧运维”深入毛细血管、重大活动保障游刃有余,这座超大城市不仅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动力之源”,更以充电网络为支点,撬动着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升级。未来的图景中,随着超充网络与换电站互补布局、车网互动商业化提速,上海的探索或将为中国城市电动化转型写下新的注脚。

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智电赋能城市脉动 车网共筑生态未来-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