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

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

上个月,微信群里又炸开了锅。老王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说自己那台2024款的小鹏P7+突然方向盘变得贼沉,差点没把他吓出一身汗。说实话,这事我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光是全国汽车投诉平台上,那会儿就有快300条类似的吐槽,都是关于转向机故障的。有师傅私下讲,这批车线束插头裸露、密封不严,一旦遇上下雨天或者洗车水多点儿,就容易进水。

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有驾

其实小鹏门店售后一般都挺嘴硬。我有个朋友去年提的新P7+,去4S反映方向助力卡滞,人家死活不承认是通病,还劝他别瞎琢磨,让回去再观察观察。这种处理方式在我们这片也不是新鲜事儿了,有时候甚至连备案都没有,更别提主动召回。

后来经济参考报那边还真跑去调查了一圈。据说,小鹏官方做法挺“灵活”:一边给进水风险大的转向机直接打胶防漏,一边通过OTA升级系统,说能优化助力表现。还有更换零件或送积分安抚情绪的操作。前阵子邻居李姐就被赠过几千积分,但她总觉得这玩意治标不治本,“心里还是毛毛的”。

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有驾

冷知识插一句,小鹏P7+配备的是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按理来说这种结构比传统液压轻便不少,也省维护,但如果电控部分防护不到位,下雨天、湿气重地区像广东沿海这些地方,用起来就特别考验厂家功底。我一个深圳同学曾经半夜暴雨后第二天早高峰开出去,就碰到过突发卡滞——他说感觉像有人突然拉住你手腕一样。

再扯远一点,其实以前国产品牌也有过类似案例,不过大多数最后都会低调地发布召回公告,然后通知用户返厂维修。这次小鹏却一直拖着没明确回应,不少媒体文章刚发出来没多久,很快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自己写的一篇分析贴,也因为收到品牌方投诉被迫撤下,据对方意思,只是极个别批次问题,不该扩大解读。但具体多少辆、哪些批次,他们谁也没明说。

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有驾

直到新华网那篇文章横空出世,用词相当直接:“一边隐瞒缺陷,一边更换部件!”还专门提到售后偷偷给车辆打胶来规避召回政策。“胶朋友”这个梗一下就在圈子里传开了。其实只要稍微懂点行规的人都知道,这种临时补救顶多算权宜之计,并不能根除隐患。如果真碰上高速路段突然掉助力,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顺带八卦一下,我之前跟修理厂黄师傅聊起这茬,他摆手道:“现在新势力玩OTA花样多,你看见更新推送心里踏实?有些问题靠软件补丁压根解决不了。”黄师傅还顺嘴爆料,有一次接待一个南昌来的客户,也是因为转向异响加偶尔卡顿,对方坚持要拆下来看看内部构造,结果发现里面密封圈已经渗水氧化严重。他们最后还是建议走三包退换流程,不过销售口头提醒千万不要外传细节,否则怕惹麻烦。

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有驾

再翻翻《汽车三包政策》,人家写得清清楚楚:60日内或3000公里以内出现重大安全故障,比如转向系统失效,是可以免费退换整车的。有些老司机可能不知道,以为厂家悄悄修好就是万事大吉,其实这样反而侵犯了消费者应有权益。一位广州老哥前两周特意跑总部理论,却被安排在岗亭和客户经理雷常亮对话,人家倒是不否认最近反馈增多,但就是含糊其辞,不肯承诺什么时候启动召回流程,还把“打胶”美其名曰行业惯例,把大家气得够呛。

至于配置方面,有个冷门细节不得不提,新款P7+主驾座椅虽然支持记忆联动,可实际体验下来,在一些低温环境下切换档位时偶尔会伴随短暂电流声。不少北方用户以为是线路问题,其实跟整套电子架构设计有关。据销售解释属于正常现象,但结合近期线束裸露事件,总让人浮想联翩……微信群还有人讨论过,如果自费升级成进口线束,会不会彻底杜绝进水?但目前没人敢尝试,大伙都怕影响质保资格,到底值不值得折腾,各自心知肚明吧!

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有驾

据新华网披露,截至目前“小鹏P7+”累计交付6.7万辆,而且连续八个月销量不错,每月都有OTA大版本推送。不过产品卖得越火,对于安全隐患越不能马虎,否则出了事故责任难撇清。有句老话怎么讲来着,“买新势力图省心,结果操碎爹妈心”,搁以前谁信?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的爱车真的出现方向盘异常,要不要选择退/换?有没有必要等厂家正式声明才行动?群友阿豪前几天刚走完三包流程,现在天天晒二手新能源行情单。他总结一句,“命比啥都重要,该争取咱就争取。”

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有驾

免责声明:

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小鹏P7+方向机失灵风波:打胶修车与车主维权的那些事-有驾

信源自然分布于正文及结尾处,包括经济参考报、新华网相关报道,以及实际用车群体经验分享等渠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