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格“民用F1”广州街头实测:10万级潮玩利器真有那么炸?
年轻人买车这事,真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上个月表弟刚拿驾照,家里七嘴八舌讨论半天,最后他自己拍板就认准了型格。理由很简单——帅、能改、开着爽。他那句“我要一台走哪都有人看两眼的车”,我现在还记得。
说实话,现在路上的车多到什么程度?前几天在珠江新城堵了快一小时,我坐副驾发呆数红色轿车,一分钟能过五六辆,全都一个模样。你要想在人群里扎眼点,不整点花活是真不行。这时候型格就挺会玩的——低趴身形,看着跟地面差仨指头似的;侧面线条又紧致,大灯眯起来有点像我隔壁那只没睡醒的小狸猫。表弟开去大学门口接女朋友,还没停稳,就被旁边几个学长围观,“兄弟,这个包围在哪里买的?”他回头笑得贼自豪。
其实型格这台车,有些细节容易被忽略。我第一次近距离看,是洗完回来,他顺手打开后备厢给我搬饮料。我发现尾门居然带阻尼缓降,不会突然砸下来,家里老人装东西再也不用担心夹手了。这种配置听销售讲,好像同价位别的品牌基本没有。有次下雨,我撑伞装箱子,才知道这种小设计是真的贴心。
说到改装,那更是乐趣所在。我俩周末逛汽配城,从轮毂换色,到加尾翼,再琢磨拉花图案。他还在微信群里问师傅:“哥们儿,这个高流量进气套件能买吗,会不会影响年检?”师傅语音回复,“放心吧,小打小闹没人管,你别把排气搞太夸张。”后来,他自己动手换刹车卡钳,全程直播翻车三次,把螺丝掉沟里的糗事成了群友段子,每次聚会都要提一嘴。不过大家一致觉得,这种DIY折腾劲儿才是年轻人的快乐源泉。
动力和底盘表现,其实远比外观更让人惊喜。有一次我们跑番禺南站那条弯道密集的小路,他特意切到运动模式试试可变转向比,说方向盘一点点动静就能感受到轮胎咬地感特别直接。而且据他说这个底盘用的是铝合金副架,比普通钢材轻不少,高速并线时感觉整台车很稳,不飘。这些都是平时市区代步体会不到的细节,用老王修理厂的话讲:“这种调校啊,就是踩油门的时候心痒痒。”
不过,也不是所有体验都是美好的。有一次保养的时候,因为选的是高配手动挡(他非说自动挡没灵魂),维修技师吐槽离合踏板偏硬,上下班堵在中山大道简直噩梦。但表弟倒好,每天练左腿肌肉,美其名曰锻炼身体,还拉着我一起学溜坡起步。他偶尔抱怨原厂音响一般,但群友支招可以后期升级功放喇叭,据说效果提升明显,只不过预算得另算。
还有个冷知识:听销售随口聊起过,这款混动车型其实隐藏了一套主动安全辅助系统,比如低速跟停、碰撞预警啥都有,不过菜单藏得深,一般新司机根本找不到入口。上回邻居阿姨借去买菜,被B柱上的盲区提示吓了一跳,以为哪里坏掉报警,其实只是功能太全她没见识过罢了……
至于价格嘛,现在终端优惠下来十万出头能落地,比某些号称运动轿跑但实际只能买菜的车型划算多啦。而且二手市场行情还不错,据汽修店老板透露,两年内残值保持率蛮高,有人专挑这种热门颜色收来倒卖,说广东沿海地区最吃香就是白色和灰蓝拼色款。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上周夜宵摊遇见几个同城玩改装的大佬,他们对型格评价颇高:“这货啊,就是‘民用F1’,想怎么玩怎么来。”话虽夸张,但谁让它确实把年轻人的那些执念全满足到了呢?反正每次看到表弟朋友圈晒新造型照片点赞爆棚,我都忍不住偷笑——谁还不是曾经那个梦想拥有专属座驾的小孩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