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速腾L加长上市,虽尺寸略微提升性能未变但价格实惠能否续写销量传奇成为市场焦点

这款一汽-大众速腾L,明明是今年9月刚上市的车,但我一眼看去就觉得它像个成熟版的普通速腾。尺寸又多了几厘米,估算大概长4.8米左右(样本少,估算偏大),宽度也在1.83米附近。坐进车里,有一种感觉:空间变大了,但开起来还是那辆熟悉的大众。过去我泡在行业里,觉得一款车的改款说白了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小打小闹,顶多增加点配置,核心没变。这个我还记得,去年看到一堆厂家宣传全新一代,结果其实只是在现有平台上细节修修补补。但这次,走近这辆L,我发现它有点特别——长度增加了几厘米,看着更成熟些,可实际驾驶感觉几乎没变。

推开车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中控15英寸的大屏幕,比起老款少了点突兀感。仪表盘也升级到10.25寸,像点亮的数码画卷。排挡位置经过重新设计,看起来更简洁一些。空间?我直觉感觉前后排都挺宽敞,座垫都是五百毫米左右的长度,坐上身去挺舒服。特别是后备箱,放倒后能放个滑雪板没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

一汽-大众速腾L加长上市,虽尺寸略微提升性能未变但价格实惠能否续写销量传奇成为市场焦点-有驾

不过你会不会觉得,它那1.5T发动机还是老样子?参数没变,变速箱也还是干式的。我觉得这是一大略带遗憾的地方。大众用了这个平台这么多年,原汁原味还是那套成熟设计。我其实在想:新车除了外观变得像迈腾,内部配置提升了多少?我还翻了下笔记,发现其实配置细节有改进,比如更简单的排挡设计,舒适性或许会有所增强,但核心动力和底盘调校还是那样。

一汽-大众速腾L加长上市,虽尺寸略微提升性能未变但价格实惠能否续写销量传奇成为市场焦点-有驾

性能方面,测试显示,它从静止加速到一百只用8.48秒,比官方标称的8.8秒还快点。刹车平均37米,轮胎还能冒点焦糊味——别以为这是正常表现。我的猜测:这可能跟轮胎的质量、刹车片的材质有关,或者是测试环境温度影响(这段不细想,纯粹猜测)。操控上有点让我担心,麋鹿试到大约76.8公里每小时就开始甩尾,假如你极速变线,没有点技巧恐怕难以稳住。

你注意到没有?油耗是111公里的路程,算下来每百公里六升多点。比官方尺寸的6.0升多一点,但不算大问题。毕竟,这车卖得便宜,顶配装一下也得十五万左右,但实际购车价格必须考虑到优惠力度(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在想,当前新能源份额那么大,速腾L还能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去年月销两万多台,面临激烈竞争,怎么说呢?市场淘汰的速度快得惊人。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之前一直觉得这车只是中规中矩的改款,没想到,仔细一琢磨,或许厂家面对的供应链压力、平台调整也限制了它的更大变革。大概是因为这个平台骨架已经用多年,难以进行彻底升级。就像你用一块老木板,要做个新家具也不可能焕然一新,对吧?

一汽-大众速腾L加长上市,虽尺寸略微提升性能未变但价格实惠能否续写销量传奇成为市场焦点-有驾

我比较在意的是,价格实惠一定吸引人,但性能未变的标签,能不能在实际使用中赢得用户心?尤其在新能源车型木桶理论里,动力越强,能耗越低,才最有吸引力。这个中规中矩的1.5T,起码在成本控制上挺有优势——变速箱不用重做,只用一点细节优化,就能实现静静地应付市场。

一汽-大众速腾L加长上市,虽尺寸略微提升性能未变但价格实惠能否续写销量传奇成为市场焦点-有驾

突然想到:新款会不会是一次战略调整,就是走个平衡路线——提升外观,增加配置,动力维持原样,确保成本控制?供应链上的日益复杂,让他们只能在已有平台上折腾——就像你在组装房子,用的不是最新材料,但能保证交付。

留个问号:你问是不是还值得入手?这个得看终端优惠怎么了。不过我可以说,这车如果价格便宜到只比去年款贵一点点,其实挺适合普通家庭,尤其是对于不追求激烈操控,但喜欢有面子、有空间的人。你会不会觉得:这车在市场上还能撑多久?我倒在想,也许在新能源大潮里,它续写销量传奇的难度确实不小。

我还在想:其实一个细节—车载的扶手箱双开门设计,看似普通,其实这代表着制造工艺的细节追求,反正我从未特别在意,小细节体现精细么?或者说,是不是我对这辆车的刻板印象太深了?它还能有多大变化?你怎么看?是不是有人觉得,它的每次升级,都是精装修的微调?还是潜在的秘密武器?这点在市场上你还能摸得着吗?

一汽-大众速腾L加长上市,虽尺寸略微提升性能未变但价格实惠能否续写销量传奇成为市场焦点-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