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预警电车风险,价格战或成雷曼时刻,谁来买单?

电车圈儿最近啊,颇有些“堂吉诃德”的味道。

那边厢,新势力们铆足了劲儿,恨不得把自家座驾在PPT上描绘成星舰,恨不能一步登天,直奔火星。

这边厢,长城汽车的魏建军却冷不丁地冒出来,一瓢凉水泼得那叫一个透心凉,直言这行业里“雷曼兄弟”的雏形都出来了,就差一声惊雷了。

魏建军预警电车风险,价格战或成雷曼时刻,谁来买单?-有驾

这话,够呛。也够敞亮。

魏建军这番高论,实则是揭了新能源车界里一条鲜为人知的底裤:大家都在豪赌。

赌投资人的血汗钱,赌消费者的那点信任。

骤降十万?

听着像天上掉馅饼,可你敢下嘴吗?

品控咋整?

售后能兜得住吗?

别到时候想修都修不起,成了烫手山芋。

这就像玩“俄罗斯轮盘赌”,枪响在哪一格,谁遭殃。

而真正被“爆头”的,往往是那些掏空腰包买车的芸芸众生。

有人辩解,说降价是市场铁律,适者生存嘛。

魏建军预警电车风险,价格战或成雷曼时刻,谁来买单?-有驾

这话听着在理,可如今的玩法,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不是靠技术革新、精益求精来赢得口碑,而是靠“跳楼价”、无底线互撕来跑马圈地。

去年价格战蒸发了1380亿,全产业链利润率跌破警戒线。

单凭这组数字,就能窥见冰山一角。

22万的货,半年腰斩一半,新晋车主们那心情,简直比吞了苍蝇还难受。

早些年是老车主被“割韭菜”,现在倒好,新车主也成了待宰的羔羊。

更叫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厂商把自动驾驶吹嘘成天花乱坠,恨不得让你蒙眼狂飙。

可现实呢?

技术还处于襁褓之中,安全隐患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

真出了岔子,谁来担责?

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伸张?

魏建军一语中的,技术是用来排忧解难的,不是用来镀金贴钻的。

魏建军预警电车风险,价格战或成雷曼时刻,谁来买单?-有驾

现如今有些车企,舍本逐末,把技术当成了营销的幌子,忘了它本该解决的实际问题。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矛头指向“资本绑架”、“恶意竞逐”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症结?

说白了,还是一个“利”字当头。

资本要逐利,车企要活命,地方要政绩。

各方都想分一杯羹,最终,消费者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更令人扼腕的是,舆论环境也变得瘴气弥漫。

稍有风吹草动,水军便倾巢而出,肆意攻讦。

车还没落地,编排好的“退车檄文”早已就位。

这哪里是良性竞争,简直是一出闹剧。

与大众认知相左的是,汽车圈的水军乱象,远比我们所见的更加触目惊心。

它们不仅搅乱了市场秩序,也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魏建军的棒喝,像一盆冰碴子,浇醒了沉浸在“新能源幻梦”中的人们。

魏建军预警电车风险,价格战或成雷曼时刻,谁来买单?-有驾

他的话,逆耳,但却字字珠玑。

汽车并非寻常消费品,而是承载着生命安全的耐用之物。

一个有担当的车企,理应把安全放在首位,而非利润至上。

当然,不乏有人揣测,魏建军这不过是“酸葡萄心理”,眼红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上慢了一拍。

此言虽不无道理。毕竟,商场如战场,争分夺秒。

即便如此,魏建军的警醒也并非杞人忧天。

一个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需要博弈,更需要底线。

倘若大家只顾着蝇头小利,罔顾长远发展,终将把整个行业拖入深渊。

遥想当年P2P爆雷,多少人倾家荡产。电车会否重蹈覆辙?谁也不敢妄下断言。

真正的守望者,绝非那些突破底线的狂欢者。

魏建军的“遗世独立”,或许无法立竿见影地扭转乾坤,但至少,他让我们开始反思:在追逐“弯道超车”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偏离了航向?

在享受“新能源红利”的当下,我们是否忽视了潜藏的风险?

这或许才是他这番肺腑之言的真谛所在。

正如他所言,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某些补贴,该及时止损就止损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