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电池突围,销量失速下的逆势胜利

比亚迪的“车电双轮”新能源突围的另一种可能

比亚迪电池突围,销量失速下的逆势胜利-有驾

现在大家谈到新能源车,首先都会默认为行业高速增长,然后一聊具体品牌,比亚迪总在话题里,这不奇怪,因为比亚迪的体量太大,但最近有个细节,挺值得琢磨,就是它三季度财报和10月的最新电池数据,好多人发现,比亚迪的车好像没以前增速那么快了,电池业务却逆势加速,甚至在行业整体表现不亮眼时,还能往上冲,这种情况,其实挺有意思。

看懂这“一快一慢”,你会发现,比亚迪已经不只是造车的公司,很多人觉得买比亚迪,就是支持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可现实是,比亚迪的电池现在正越来越多地跑向全世界,欧洲很多主流品牌已用起了它的刀片电池,不只是乘用车,最近几年,全球储能热潮开始崛起,像美国、德国、澳洲都在抢装大容量储能电池,这一块,比亚迪也跟着切入,看起来,表面只有卖车一件事,其实早就多点开花了。

比亚迪电池突围,销量失速下的逆势胜利-有驾

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得回到行业本质,新车的毛利率,其实很低,尤其这两年新能源车卷价格,大家你降1000我降2000,肉都贴到骨头上,那点利润,经不起折腾,法国知名新能源品牌雷诺,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率只有2.7%,而德国大众新能源板块也只在盈亏边缘晃荡,跟着市场走,谁动作慢,明年就掉队,所以主业销量一旦遇冷,压力巨大,只盯着卖车,很难应对风浪。

可是,电池不一样,电池虽然也是价格透明市场,也有降价,但需求实在太大,尤其储能侧增长快,而且一块电池不仅能装自家车,还能卖同行,甚至成为新能源产业的“第二引擎”,以宁德时代为例,一季度电池出货不及年初预期,但能源储能业务大涨,弥补了主业的缺口,所以扩宽赛道,本身就是行业里的高级玩法。

比亚迪电池突围,销量失速下的逆势胜利-有驾

说回比亚迪,其实利润变化很能说明问题,2023年前三季总利润表现一般,不过第三季度比上一季却有明显回暖,这背后有两个关键,第一,原材料价格降了,比如碳酸锂、镍等,直接影响成本,第二,规模效应提升,车卖得多,摊平了固定开支,而随着电池外供业务发展,工厂开工率高,闲置减少,又能进一步摊薄费用,再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上来后,单车制造成本降低不少,比亚迪其实也用类似方式消化压力。

可见,和别人“卖一辆车靠一辆钱”不同,比亚迪玩的是组合拳,两条腿走,一头拓展高价值出口市场,一头深耕电池赛道,这种多元布局,带来更强韧性,而且不局限于国内,像巴西、泰国、英国市场,比亚迪靠新能源大巴和储能项目打开局面,而且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五名,比亚迪占比再提升,紧追宁德时代。

比亚迪电池突围,销量失速下的逆势胜利-有驾

也别只看优势,比亚迪其实挑战不小,比如电池领域,海外众多厂商涌入,中国本土也有蜂巢、国轩等新锐突袭,不止价格战,更拼创新能力,再加上全球政策变化,有的国家鼓励本地化生产,比亚迪要抢全球份额,节奏必须更快;再看车业务,不断下探的价格和高端化战略又得兼顾,怎么在广覆盖和利润间取得平衡,这事远比账面上这么简单。

比亚迪这两年做出的调整,其实给整个新能源行业提供了一个“组合拳突围”的案例,也就是说,靠“卖电池+造车+搞储能”三重流程,不把鸡蛋全放在一篮子里,才能有更强风险抵御力,回头美国特斯拉2022年依靠储能业务的毛利率明显高于汽车主业,甚至一度成为其季度财报的亮点,可见,多点布局,早已是全球新能源巨头的共识。

比亚迪电池突围,销量失速下的逆势胜利-有驾

当然了,要想持续跑赢行业,比亚迪还得持续创新,像刀片电池占据低温耐用优势,可固态电池、氢能等技术也正紧追其后,万一未来新赛道起飞,转型窗口又将重开,而且海外需求虽大,但本地政策和贸易壁垒始终难料,离开舒适区,如何建立本地化生产和服务体系,也考验比亚迪的全球韧性。

综上所述,比亚迪的“车电双轮”战略,既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盈利抗压能力,也为行业内卷寻找了新出口,新机会往往伴随新挑战,到底是一路高歌,还是出现变量?全球新能源赛道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这种多线并进的模式,会不会成为行业新标配?未来五年,你觉得谁会真正跑到最前头?

比亚迪电池突围,销量失速下的逆势胜利-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