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抠门的电池大佬”——这是不少比亚迪混动车主对自家爱车的调侃。
2025年已经过半,当比亚迪车主们开着纯电续航仅60-120公里的DM车型,三天两头去寻找充电桩时,隔壁奇瑞风云A9L的车主正享受着193公里WLTC纯电续航带来的从容与便利。
同样身为混动车主的我也深有体会:我那台标称120公里纯电续航的比亚迪,几乎被我开成了纯电车。
总里程已接近5万公里,HEV里程还不足1万公里,硕大的油箱常年只有100块钱的油,每次只敢加100块钱的油——生怕汽油放过期了。
与此同时,比亚迪的销量数据透露出令人担忧的信号:4月国内销量30.1万辆,5月29.3万辆,6月继续微降至29.2万辆。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王朝和海洋网,销量连续三个月在34万辆左右徘徊不前。
即便6月比亚迪海外出口暴涨229.8%接近9万辆,也无法掩盖国内增长乏力的现实。经销商压力随之陡增,今年4月,比亚迪山东最大经销商济南乾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暴雷,旗下多家4S店关门停业,揭示出渠道端的困境。
02 车主的呐喊:大电池小油箱才是真需求
当我们剥开华丽的综合续航数据,直面日常用车场景,会发现一个简单事实:绝大多数混动车主的日常通勤完全在纯电续航范围内。
“厂家可能觉得:我DM技术省油,电池小点无所谓,你们给我当油车开!但现实是,再省油的混动也比不上充电便宜啊!”一位比亚迪车主道出了心声。冬天两天一充、夏天三天一充的频繁充电节奏,让不少车主感到疲惫。
市场上已经出现更懂消费者的产品。
奇瑞风云A9L的WLTC纯电续航达到193公里,实测据说能跑260公里以上。理想、问界、零跑等品牌的增程车型也纷纷将纯电续航提升至240公里以上,精准切中了用户希望减少充电次数的痛点。
“要是纯电续航能到240公里,配个45升油箱这车就完美了!”这几乎是所有比亚迪混动车主的心声。既解决了频繁充电的烦恼,又不会让油箱空间白白浪费,同时保留长途出行的灵活性。
03 技术储备:比亚迪并非没有能力
事实上,比亚迪并非没有长续航混动技术。
早在2023年5月,汉DM-i冠军版就推出了纯电续航200公里的版本。海豹DM-i同样提供121km和200km两种NEDC纯电续航里程,官方称是“同级别唯一提供200km纯电续航里程的插混轿车”。
2024年10月上市的2025款唐DM-i,NEDC工况纯电续航达到115公里,相比现款增加了3公里。
即将亮相的2025款比亚迪汉更是搭载了第五代DM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2.9L,综合续航能力达到了惊人的2100公里。
但这些进步距离用户期待的“大电池小油箱”仍有差距。当刀片电池成本优势明显的比亚迪,在电池配置上却显得保守,不免令人困惑。
04 市场倒逼:变革已在路上
消费者的选择正在发生变化。在新能源汽车进入普及阶段后,用户对产品的期待正从“功能丰富”转向“使用靠谱”。补能难、续航虚,成了影响购车决策的两大核心焦虑。
今年5月,比亚迪插混车在多个细分市场销量被燃油车超越。中大型轿车市场的汉DM被挤出前三,紧凑型SUV市场的宋Pro DM和宋PLUS DM也被多款燃油车超越。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插混车型销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消费者对插混车型的喜爱程度有所降低。
信号已经明确。
最近比亚迪官方开展的用户问卷调查直指核心:是否看重纯电续航长度?愿意为增加100公里续航多付多少钱?比如8000元? 这表明比亚迪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正在探索产品策略的转变。
未来可期:200+公里纯电续航DM车型即将到来?
综合多方信息,比亚迪极有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推出纯电续航超过200公里的DM车型。
这一变革将带来三重优势:
大幅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一周通勤只需充一次电的真实需求,彻底解决“续航焦虑”的核心痛点。
发挥成本优势:作为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在电池成本上具有天然优势,能够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长续航。
重塑市场竞争力:在10-20万元主流市场,用“大电池小油箱”组合对抗竞品的猛烈攻势。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决胜关键不再是华丽的参数,而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精准把握。当消费者不再为续航数字焦虑,当充电不再成为生活负担,真正的普及时代才会到来。
对于手握电池核心技术的比亚迪,转向“大电池小油箱”策略,或许正是打破销量僵局、重新点燃增长引擎的关键一步。
毕竟,让油箱里的油不再放到过期,才是混动车主们最朴实的愿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