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新车发布会如期举行,舞台一如既往的高大上。可是这次,主角不是流光溢彩的车灯,也不是新潮的动力系统,而是乐道之父李斌本人,一场意外的“翻车”秀,就这样诞生了。
话说发布会现场,李斌一手推着婴儿车,婴儿车上挂着背包,肩膀自己还斜挎着一个。装束称得上接地气,带娃遛弯儿的标准打扮,这一幕估计是想演绎家庭用车的万用场景,主打一个真诚。但生活归生活,舞台归舞台。李斌本想轻松演示新车的“自动前舱开启”功能,只见他信心满满地敲起了车盖。噩梦随之降临——车盖岿然不动。这场面,咋看都有点像魔术师帽子里拖不出兔子。
有网友戏称:“只有李斌能让一场高科技发布会,变成了相声现场。”李斌本人也懵了,现场自嘲问台下:“这怎么打不开呀?”台下笑成一片,气氛微妙地轻松不少。最终,他把“敲门砖”移到车盖中央,才总算打开前车舱。李斌露出松一口气的表情。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有时也让现场更尴尬。
等车盖终于被“含情脉脉”地敲开,李斌赶紧把推车、背包、行李箱一顿操作全塞进去了,细致展示新车的储物容量。不得不说,空间确实大。毕竟,造车新势力都知道,谁家年前不送点礼?亲戚来往,大件小件,总得找个地方放啊。尤其育儿家庭,推车、奶瓶、纸尿裤齐上阵,这一空间设计,乍一看还真挺实用。
可有玩笑话在中国互联网流传:“再能装,也装不下人情世故。”说多少都好,到了实际生活那一天,还不是人手一堆杂物,挤得车里鸡飞狗跳。李斌抱着“用户至上”的态度,把行李箱、背包一件件放进去,也是想帮大家省点空间焦虑,收获点“人间真实”的效果。
但热闹归热闹,还是有吃瓜群众灵魂一问:这自动敲一敲就开的功能,到底有多大意义?你说别人钥匙一按就开,有啥可敲门的?有的车主讲,开车这么多年,前备箱一年用不到一次,装东西全靠后备厢,自动也好、手动也罢,一年都未必开两次。“鸡肋”二字,在评论区悄然刷屏。
但不得不说,每一项看起来多余的创新,在历史长河里,说不定明天就成刚需。就像当年,谁会觉得倒车雷达能救命?现在倒车影像成了标配。新车功能的意义,从来不是一时“刚需”还是“无用”,而是厂商会不断试错,哪怕今天用不上,明天说不定派上大用场。创新本身,就是产业进步的分母。只不过,科技总爱在某些最现实场景下“翻船”——不是功能不理想,而是生活过于复杂。
说到这,有人可能要问,李斌如此“人设”翻车,是不是一场策划已久的行为艺术?毕竟,发布会失误也是流量。要我说,这一幕没准正体现了乐道品牌的“温度”——科学再缜密,体验再极致,在真实生活里,谁不出岔子?偶尔技术翻车,让品牌多了几分坦诚。相比于PPT里100%完美无瑕的“机器人首席”,有点人味儿的李斌,其实更容易拉近距离。
可玩笑归玩笑,消费者最关心的,终究不是你敲门的花样,是车是否可靠、空间够不够、性价比如何。高科技再酷炫,最终都得落地到“接地气”。功能体验堆得再多,也要考虑使用频率和实用场景——谁真有耐心天天敲车头?谁家真会带一屋子行李去逛超市?科技的意义,是让复杂的生活变得简单高效,而不是让生活多出一套“敲门暗号”。
所以说,在乐道这场发布会上,敲盖翻车变成一大亮点,也算是给汽车行业提了个醒:与其把科技做成戏法,不如认真琢磨用户生活的实际需求。当然,吐槽归吐槽,创新值得鼓励;功能或许用不上,但品牌坦诚很难得。最后,祝每一个真心造车的企业,都能从“敲不开的前舱”里,敲出点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而我们这些看热闹的,除了乐,也不妨留点耐心,等下一次敲门的花开。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