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走红汽车圈,价格大战亏钱,机器人成新风口

谁能想到,激光雷达这个玩意儿,现在竟然成了汽车圈的“团宠”——人人都喊着要智能化,要上高阶辅助驾驶,可离开这玩意儿就跟瞎了眼一样。资本市场一顿哄抬,这个行业一瞬间蹿红,大伙都说这要发财了。但仔细想想,发财这事儿,它还真不是咱们以为那回事。

为啥说激光雷达这么火?很简单,现在谁买车都看三大件之外再看“智驾”,盯着那一颗颗突起的小“雷达泡”。这东西能让车在黑夜、下雨、雾里都不迷路,比摄像头靠谱,比以往的毫米波雷达还不卡顿,车企都抢着把它抱进怀里,生怕落后,怕被骂“科技保守”。那需求到底火到啥程度呢?光一个2025年,国内装机量预计要突破250万颗,翻着倍地涨。你数数问界一年能装几颗,就明白用户需求已经不是一颗两颗那么“克制”了。

这么来看,激光雷达在智能汽车“赛道”上简直是一骑绝尘。但奇怪了,这热闹劲越是空前,和赚钱的距离反倒隔了一条大河。大家有没有发现,企业拼了命上量、扩产,结果财报还是一片红。为啥呢?谁从这票火爆里捞到真正的金子?

讲道理,要不是“价格跳水”这个无底洞,激光雷达厂家怎么会这么苦?三年前一颗雷达八九千块钱,“高端玩家”价码上万;到了今年,便宜得跟白菜似的,便宜到2000块一颗,甚至跌破千元大关。车企倒是开心了,消费者买智能车也觉得值,雷达厂家却是“流汗不流钱”。这价格一降,就是把利润剥掉一层皮。技术进步是好事——毕竟每隔两年更新一波,成本、体积都得压下去——可大家围着资本、拼硬件,最后自己啥也剩不下。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厂家还非得挤进这个低利润泥潭?一是梦想指挥现实,“要跟上主流,不上智能化就等着被淘汰”,这谁都怕被市场抛弃。二是市场没等你盈利,一轮轮竞赛就开始了,“你便宜,我还得更便宜”,拼了命抢份额,结果就是谁也没捞到头彩。中国市场空前激烈,你看几个大厂,禾赛、速腾聚创、华为、图达通,外加一堆新锐小厂,“四巨头”之间也没谁是绝对赢家。

来看这几家王者,刚上市的禾赛,市值高得离谱,看着漂亮,但利润就别多想了。眼下全球出货量老大的速腾,更是“用亏损换市场”,用命堆份额。看着一季度亏好几千万,半年亏点几个亿。这么算下来,销量多就是赚钱多么?大概率不是。反正车企是肥了,供应链压价,有本事你就靠技术突围,没本事就等着“拼死下沉”。反观华为,手里不缺头部客户——问界、阿维塔这些豪门挺着,暂时压着没太露财政家底,但长远看,还不知能不能笑到最后。还有图达通,命系蔚来,客户一变天,企业就原地爆炸,“断粮”的风险大得很。

激光雷达走红汽车圈,价格大战亏钱,机器人成新风口-有驾

难点不是装机多就能赚,是市场格局变了。中国厂家基本扫荡了国外市场,95%的份额都被咱们拿下,国外那几个明星牌子基本歇菜。国内是“群雄逐鹿”,技术有创新,但被资本、市场押着一路狂奔,一边烧钱一边砸研发,谁都想当最后赢家。拼到头,还是利润率说了算。你用“血亏”抢客户,下游一旦反弹你就得跟着整合。这不是人人都能扛住的。

再说激光雷达的“未来之路”。难道只能靠汽车吃饭?现在大家都看“新蓝海”,比如机器人市场,这一块没人能说天花板在哪儿。机器人种类千奇百怪,从家里割草的,到工厂搬货的,再到医院里跑腿的,能用激光雷达的地方,比车还广。你只要技术靠谱,给每个场景都掏出个性化方案,这生意就不缺想象力。可惜,机器人市场太分散,不同场景技术要求杂得很,激光雷达厂家光卖硬件不够,还得能给月底算法升级,能给客户调服务系统。说白了,“完整解决方案能力”决定你能赚到几口饭。

谁最有机会成为新一轮赢家?不仅要靠技术,还得靠“生态占位”。就像手机市场,一开始拼硬件,再后来靠系统,最后变成“生态绑定”,谁能留下自己的技术护城河,谁才能把利润守住。这点在激光雷达圈同样适用。汽车市场拚的是跑量,机器人市场拚的是定制——技术平台、算法能力、产业链整合力才是王道。

激光雷达走红汽车圈,价格大战亏钱,机器人成新风口-有驾

有人问:未来激光雷达到底靠啥赚钱?说实话,纯靠量化、卷价格是不现实的。从智能汽车到智能机器人,必须做出差异和壁垒。要不然被市场淘汰,不光是亏钱的问题,你这玩意儿技术再高也没人用,资本也不会再买账。盲目跟风上市,顶着高估值的壳到最后不见得真成现金流,还是要靠技术沉淀和行业布局。这不是嘴皮子上一个“转型升级”,而是得真正在新场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给出有价值的方案。

激光雷达走红汽车圈,价格大战亏钱,机器人成新风口-有驾

其实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智能化是大方向,激光雷达却成了“高装机率、低盈利率”的尴尬代表?这是不是说明,科技的商业化并不是越高端越简单,反倒陷入了“卷市场、卷价格”的老套路?难不成所有高端技术到了中国都只剩一条路:大批量、低利润、靠资本续命?或许这也是中国硬科技突围的阵痛期,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没试错是不可能的。但谁能在市场洗牌中找对赌注,谁就能不被淘汰。创新力、服务力,生态整合力,比前几年单纯的“硬件优势”要重要得多。拿到核心算法和客户资源才是活下去的“底牌”。

也有人说,激光雷达最后会不会跟“传统电子元器件”一样,沦为标准化商品,大家拼到最后都变工厂?这问题也值得琢磨。毕竟,智能汽车的升级空间已经有限,车企爱激光雷达一年也就消化几百万颗,机器人市场虽然大,但还在早期阶段,技术没彻底普及,商业模式也不成熟,蛋糕还不够分。谁能平台化、综合化,谁就构筑壁垒;谁还在单点打爆,谁就随时有掉队风险。

总而言之,激光雷达是真牛,是真高科技,但市场不是“高精尖”就一定有暴利。不管是禾赛还是速腾,华为也好,图达通也罢,大家都在一条“降价求量—亏钱抢份额—整合赛道”的循环里转。“烧钱冒进”、“价格战”不是真正的终点,下一步必须靠场景创新、软硬结合、生态打通来分胜负。

如果激光雷达行业只靠“今天的智能驾驶红利”,可能几年后就要被机器人市场的“新风口”彻底颠覆。但这又不是剧本杀,谁都不能未卜先知。真正活到最后的,必然是那些既懂技术、又会做市场,能领导一套完整解决方案,还能不被价格战拖死的企业。激光雷达的未来,考验的远不只是技术,更是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的自我颠覆。跑得快不一定活得久,创新才可能成赢家。剩下的,就看谁能熬过这个行业的“青春期”,用真本事迎来下一波爆发。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