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牵手红旗9系,高端新能源格局或将改写
上周在修理厂蹲着等保养的时候,隔壁工位的老李突然拍了我一下,说他听到个劲爆的事——红旗跟华为搞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是冲着“9系”来的。老李是那种开车三十年、连换雨刮片都要自己动手的人,他一边擦手上的机油,一边嘀咕:“这下子啊,可能真能整出个不一样的豪车。”
红旗这个名字,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多少带点仪式感。邻居老周家以前有台CA770,每次婚礼队伍里它都是头车,气场足得很。只是这些年新能源风口来了,它也得学会用电池、装雷达,不然就容易掉队。这回传出来的合作细节,说是8月22号双方定了协议,“9系”会用上华为的一整套智驾方案,但底盘和动力总成都还是红旗自己来做。听起来像是把大脑交给别人,但身体还是自己的那种搭配。
茶余饭后翻了下资料,这“全栈解决方案”可不是随便贴个标那么简单。有师傅说里面包括激光雷达布局优化、城区高阶辅助驾驶,还有那个他们叫作乾崑的平台核心算力模块。不过懂行的人也提醒过,这类系统对线束布置和散热要求特别高,要是在北方冬天跑高速时没调好热管理,很容易出现摄像头结霜或者传感器延迟的问题。
其实红旗早就试过走高端路线,比如那个“金葵花”,售价直逼百万,可惜去年销量才刚破千辆。而同时间段尊界的大定订单早就破万,有人揶揄说这是因为后者背后站着华为。这次如果真把技术短板补齐,再加上品牌形象上的反差——一个庄重稳重,一个年轻智能——倒真有点看头。我还记得群里有人打趣:“以后接领导去机场,是不是可以开自动驾驶模式一路送到登机口?”虽然夸张,但说明大家对它抱有期待。
再往前几天,8月25日下午的鸿蒙智行发布会上,那阵仗挺大,从问界到享界再到尚界、智界,一口气甩出了六款新车,还请了刘亦菲站台。不过现场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智界R7和S7换成了跟问界一样形状的新标志,看样子未来各条产品线都会统一视觉语言。这让我想起奇瑞与华为之前的小插曲——产能卡壳导致交付难,有些提前订车的人每天还能领200元补偿金。我表弟就是其中之一,他笑称这钱够他加半年电费。但尴尬的是,当月销量直接从一万多跌到了三千多出头,好在后来签署战略协议,把运营权彻底放给华为之后,又迅速回暖,一个小时内大定五千单就是证明。
而问界更不用说,两小时七千单,对赛力斯来说简直救命稻草。当初它还只是造A级燃油小轿子的企业,如今摇身变成热门新能源品牌,全靠抓住机会跟对人合作。有意思的是,即便如此,任正非坚持“不造车”的原则,把品牌运营权卖回去,也算是一种策略吧——既不抢蛋糕,又能分羹吃,这招挺妙。
现在轮到了红旗,与其说这是一次技术引入,不如看作一次性格互补。一位做市场分析的朋友私下告诉我,如果明年的“9系”顺利上市并稳定量产,那么国内百万级豪车市场格局可能真的会被撼动。他甚至预测部分传统进口豪牌在公务及商务领域份额会被蚕食,因为政策采购倾向国产化,而用户体验又不能输太多。在这种背景下,新车型即使不叫什么“某某界”,只要性能靠谱、舒适度够,就有人买账。至于最终叫什么名,大概只有内部会议室里的白板知道答案吧。
昨晚路过洗车店,看见墙角停了一辆刚提不到半个月的新款H9混动版,老板娘叹气说客户嫌中控系统卡顿,要送去升级程序。我心想,如果下一代直接用上华为那套芯片+算法组合,这类返工活儿估计能少不少,也省得她半夜接电话安排拖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