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局即炸锅:雷军“诚意之作”成了“诚意玩笑”
2024年2月28日,杭州程序员高磊怀着满满期待,在小米汽车锁定了SU7订单。他没想到小米“雷军亲制,真技术”的承诺,会因一块售价4.2万元的碳纤维机盖,掀起一场390台订单的集体风暴。高磊曾在直播前对妻子信誓旦旦:“这车是雷军的诚意之作!”如今收到短信:“订单终止生产,定金不退”,那字字句句像尖刀直插心脏。这不是普通的退订——这是开年新能源车市最大一笔信任崩盘。
小米SU7的这块“高端”机罩,被官方吹成搭载赛道级导流双风道设计。车主们却用自制实测视频揭露,其所谓“空气流动功能”是毫无效用的假象:开孔处纸巾纹丝不动,根本没风流动的迹象。零部件拆解师驳斥这设计完全是噱头,拆解时发现所谓风道连散热系统半点关系都没有,就跟手机贴了个带孔的膜没啥两样。
这是一场消费者与新势力车企间千钧一发的信任战争。
二、“2万定金就这样扔了,为啥?”
集体退订的背后,是390名车主对“小米SU7”高价定制件的失望叠加愤怒。4.2万元机盖几乎占到了车价的十分之一,然而功能缩水和宣传反差“直接打脸”了雷军直播中“内部结构全面改”的承诺。
维权群中的十年米粉刘航说,他手里那份2月28的订单截图,现在看着就像一张“信仰被标价的讽刺票”。当越来越多车主看到实车与承诺的巨大差距,选择用真金白银表达抗议,拒绝继续成为“陪跑者”。
2万元定金放弃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抉择,但“不退钱不买单”的姿态,凸显了消费者从理性识别到情绪反击的转变。这不仅是一笔经济交易,更像是一场拒绝被套路的觉醒。
三、“法律武器拉响,车企赔偿成了摆设?”
5月7日,小米发布道歉声明当晚,维权群人数激增107人,大家纷纷贴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宣传造假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有权要求赔偿。
上海一汽车检测中心专业工程师详解,所谓“双风道设计”未连通散热,实质相当于“虚假功能装饰品”。类似案例曾在2023年引发赔偿诉讼,法院判令退一赔三,成先例。
但面对维权,官方只提出赠送2万积分(约2000元)的“软补偿”,被车主嘲讽为“用代金券抹去被打破的信任”。律师则提示,如能进一步举证宣传欺诈,车主可追求更高赔偿。依赖“情感危机公关牌”的雷军微博发声,虽引起关注,却没能平息质疑。
四、“一块机盖背后,是新势力车市的信任红灯”
这场390人放弃总计834万元(约合2万元定金乘以人数)的风暴,绝不仅是单块碳纤维机盖的价格问题。它是当下新势力汽车品牌普遍面临的信任坍塌。如果“赛道级”变成“只是个装饰”,又有谁会为这些高额选装件买单?
雷军5月10日微博“最艰难时期”的感言,与维权高潮时间点的重合,无不散发着危机公关的味道。车主朋友圈里流传的那句话,最像这次风波的反馈:“女神的精修照曝光,你还会为素颜买单吗?”
这不仅关乎一张订单,更是这一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值判定。诚信缺失的市场,终将被消费者用时间和真金白银过滤。
这390人集体退订的风波仍在发酵。小米汽车如何回应?补偿会否升级?
消费者对新势力品牌的信任将面临怎样的洗牌?正如那句灵魂拷问:当“承诺”和“现实”撕裂,你还会坚守信仰吗?
这一切,等待行业给出真正的答案。
您怎么看这场信任风暴?这是否预示着新能源车市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将到来?欢迎分享您的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