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中和可不是做数学题,得动真格”
我走进郑州会展中心时,鼻子里还残留着建筑工地的柴油味儿。
到了宇通的展台,就看到那辆12吨的纯电扫路车,超静音的风机像蜂群一样,把地上的瓜子壳清扫得干干净净。
项目总监老王拍着车身说:“这玩意儿比传统车型能省三分之一的电。
你们媒体老说碳中和目标难实现,那是因为没碰到合适的设备。”
老王这话还真不是吹牛。
他们家的第三代纯电矿卡,就像贪吃蛇游戏一样,边行驶还能边回收能量。
满载下坡时,能把20%的动能转化为电量。
山西有个煤矿的采购负责人老张给我算了笔账,以前车队每天光柴油就得花费两万块,现在充电成本直接降到了六千块。
矿老板们能不眼红吗,看这车眼睛都直放光!还有那辆地库专用压缩车,实在是太绝了!见过凌晨四点清运小区垃圾的人都知道,传统设备在地库里转弯,能蹭掉半面墙漆。
可宇通这次把整车高度降到了2米1,转弯半径也缩小到6米。
上海一个高档小区的物业老李,在体验区比划着说:“早知道有这东西,去年就不用赔业主那二十万的墙面修补费了。”
二、“你以为的工程机械,早变成变形金刚了”
桥梁检测车一亮相,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铁家伙居然能像蜘蛛侠一样贴着斜拉索爬升。
工程师小刘现场演示时,检测平台稳得能放上一杯82年的拉菲。
郑州一个路桥公司的技术总工老赵,激动地直拍大腿说:“去年检测黄河大桥,光封路协调就花了半个月。
这车不占车道直接作业,省下的通行费都够买半台设备了。”
港口的那台纯电轮胎起重机更夸张,三把充电枪一接上,喝杯咖啡的工夫就能充满电。
青岛港的老调度跟我抱怨说:“以前那柴油机突突冒黑烟,司机在驾驶室都得戴耳塞。
现在好了,新来的大学生都说这是在开科技馆的互动展品。”
要说厉害的,还得是那台压裂车。
传统设备在油田作业时,噪音大得能把方圆五里的野兔都吓得不敢生育。
宇通搞的增程式版本,用数字孪生技术把振动控制在毫米级,坐在驾驶室里,甚至能听见对讲机的电流声。
大庆油田的王工长现场测试完,转头就把自家的设备列入了淘汰名单。
三、“商学院的PPT,终究干不过车间螺丝刀”
发布会结束后,我走到试驾区,正好碰到宇通的技术专家们边啃烧饼边聊技术。
电池组的张工指着一体化底盘说:“十二个工程师在新疆戈壁滩蹲了三个月,才弄明白怎么让电池在零下30度正常工作。”
怪不得他们的电动矿卡能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矿区跑得那么欢,人家真是拼了命在做测试啊。
智慧云平台更是个隐藏的高手。
运维主管给我看后台数据,全国2.3万台设备实时传回183项参数,系统能提前48小时预判故障。
河北一个环卫公司的刘总,翻出手机记录说:“上个月系统预警转向机异常,我们派人去修的时候,司机还纳闷‘这车明明好好的啊’,结果拆开一看,齿轮油果然见底了。”
服务团队也卷出了新境界。
10分钟响应、2小时到场、终身免费升级。
济南一个物流园区的负责人老周说,有次半夜两点打电话报修,维修小哥带着零件打车跨城来救急,不知情的还以为在拍特种兵电影呢。
四、“绿色革命的修罗场,活下来的才是真神仙”
发布会结束前,我看到清洁阿姨拿着抹布在擦展车轮胎。
我问她感受如何,她憨笑着说:“这些大铁家伙不冒黑烟了,我擦车都不用戴口罩。”
这话比任何数据都让人触动。
搞技术的总想着颠覆行业,但真正的变革,说不定就藏在保洁大姐顺畅的呼吸里。
我离开的时候,又碰到早上那辆扫路车,它正在清理发布会留下的彩带。
看着这个钢铁巨兽安静地吞吐垃圾,我突然想起特斯拉老板说的那句话:“最酷的产品,永远是那些人们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的。”
只不过这次,中国人自己成了领跑者。
我在想,不知道下次再来郑州,会不会连工程机械的噪音都成了这座城市的新背景音乐。
反正宇通这帮人,已经把未来十年的环保蓝图,写在这些钢铁设备的电路板里了。
宇通重工发布七款绿色智慧新品,引领行业作业方式变革
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