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新闻在关注汽车圈和网络动态的朋友们中间传开了,那就是比亚迪成功地让一个长期在网上说它坏话的自媒体博主赔了201万多块钱。
这笔钱不是对方心甘情愿给的,是法院强制从他账户里划走的,同时,这个博主还必须公开道歉。
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可能是,一个这么大的公司,跟一个网络博主较什么劲儿呢?
不就是网上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吗,怎么就闹到要赔几百万这么严重?
其实,这事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它不单单是一场官司的输赢,更像是一个信号,告诉所有人,现在网络上说话,尤其是为了利益胡说八道,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咱们先把时间往回倒一点,看看这事儿是怎么开始的。
早在2023年,比亚迪的法务部门就公开宣布,要起诉一个在微博上挺有名的汽车博主,名字叫“龙猪-集车”。
当时比亚迪提出的索赔金额更高,足足有500万。
这个举动在当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家都在猜,这个博主到底说了些什么,能让比亚迪下这么重的手?
根据比亚迪方面的说法和后来法院的判决来看,问题不在于他批评了比亚迪,而在于他批评的方式和内容。
咱们普通消费者买个车,用得不爽,上网发发牢骚,说说哪个地方设计不合理,哪个功能不好用,这是完全正常的,也是消费者的权利。
车企看到了,如果说得对,还得感谢你帮忙改进产品。
但这个“龙猪-集车”的做法,已经超出了正常批评的范畴。
他不是偶尔吐槽一两次,而是长期、持续地在自己的账号上发布大量不真实的信息,用一些侮辱性的词语去攻击比亚迪这个品牌和它的产品。
这就好比你评价一家饭馆,可以说他家某个菜咸了淡了,但你不能天天堵在门口,没凭没据地跟所有路人说他家后厨用的是地沟油。
前者是评价,后者就是诽谤,是砸人饭碗的恶意行为。
法院经过审理,最终认定他的行为构成了侵权,判他赔钱道歉,后来他上诉,二审还是维持了原判,这就说明,他的言论在法律上是被认定为造谣和诽谤的。
这里面有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就是赔偿款是“强制执行”到账的。
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点说,就是法院判决下来之后,这位博主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把钱赔给比亚迪。
可能是没钱,也可能是不服气不想给。
但法律判决是有效力的,你不给,那法院就可以动用国家的强制力,直接去查封、划拨你的财产来抵债。
所以,这笔201万的到账,不是一次和平的协商,而是一次法律威严的体现。
它说明了比亚迪维权的决心非常坚定,也让整个事件的警示作用达到了顶峰。
这不仅仅是让造谣者赔钱那么简单,更是让所有人都看到,法律不是摆设,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
那么,比亚迪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打这场官司呢?
仅仅是为了争一口气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
比亚迪的高管李云飞对此有过明确的表态,他说,对于媒体基于客观事实的批评报道,他们完全欢迎;就算有些媒体因为不了解情况产生了误解,他们也能接受。
但是,对于那种为了黑而黑,长期恶意诋毁品牌的“黑公关”和“黑媒体”,他们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段话其实就给网络言论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界限:你可以批评,但必须基于事实;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能是纯粹为了恶意攻击。
这背后,反映的是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
当一个品牌发展得太快、太好的时候,就难免会招来各种明里暗里的攻击。
这些所谓的“黑公关”,有些可能是竞争对手雇佣的,目的就是通过抹黑你来拖慢你的发展脚步;有些则是想通过制造负面舆论来敲诈勒索,逼企业花钱消灾;还有些纯粹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因为在网上,骂人的、有争议的内容总是比夸人的更容易火。
比亚迪显然是看透了这些套路,所以他们不仅是打官司,早在几年前就设立了最高500万元的奖金,鼓励社会各界提供“黑公关”的线索。
这表明,比亚迪不是在被动应战,而是在主动出击,想要从根本上净化自己品牌周边的舆论环境。
比亚迪敢于如此强硬地拿起法律武器,底气还是来源于自身的硬实力。
就在这场官司尘埃落定的时候,比亚迪也公布了自己最新的业绩报告。
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字:半年时间里,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几千亿元,同比增长非常可观,甚至超过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标杆特斯拉。
净利润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达到了上百亿元。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研发投入,半年就投进去了三百多亿,这个数字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里都是名列前茅的。
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说明了什么?
说明比亚迪不是一个空架子,它的市场地位是靠实打实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销量拼出来的。
当一家企业每年投入几百亿去搞研发,努力把产品做得更好时,它自然无法容忍别人用几句凭空捏造的谎言,就轻易地否定和玷污这一切努力。
这就好比一个辛辛苦苦种地的农民,最痛恨的就是别人随意来踩踏他的庄稼。
比亚迪捍卫自己的声誉,其实就是在保护自己最核心的资产,保护全体员工的劳动成果,也是在保护信任它的千千万万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回头再看这201万的赔偿案,我们看到的就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个体之间的恩怨。
从一个更大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标志着我们国内的顶尖企业,在品牌保护和法律意识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们不再是过去那种面对网络谣言要么忍气吞声、要么花钱了事的“老好人”了。
它们学会了,也敢于用法律这个最公正、最强大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这对整个商业环境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它告诉所有想在网上靠造谣抹黑来牟利的人:这条路走不通了,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造谣的成本变得极高,而说真话、做实事的企业得到有效保护时,我们生活的这个商业世界和网络空间才会变得更加清朗和健康。
最终,一个更讲事实、更讲规则的环境,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有益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