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赚1亿到年亏54亿:中国车市“利润王”崩塌启示录

中国车市正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产业变局。曾创下日赚1亿神话的上汽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扣非净利润巨亏54亿元,这个数字如同重磅炸弹,揭开了传统造车巨头转型阵痛的残酷真相。

昔日王者:日赚1亿的造车神话

时针回拨到2018年,上汽集团以705万辆年销量登顶全球车企Top10,当年净利润360亿元,相当于每天从流水线上"印"出1个亿。合资品牌构筑的护城河坚不可摧——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两大"现金奶牛"贡献超七成利润,帕萨特、朗逸、GL8等爆款车型长期霸榜。

在虹桥总部大楼里,合资方技术图纸直接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热销车型。这种"拿来主义"模式让上汽稳坐钓鱼台,2015-2019年间净利润累计超1500亿,比同期所有造车新势力融资总额还多3倍。

从日赚1亿到年亏54亿:中国车市“利润王”崩塌启示录-有驾

断崖式坠落:销量利润双杀

2024年财报犹如晴天霹雳:全年销量锐减百万辆至401万台,相当于每天少卖2740辆车。曾经引以为傲的合资板块全面崩盘——上汽大众年销跌破百万大关,速腾、途观等经典车型市场占有率腰斩;凯迪拉克展厅门可罗雀,别克4S店开始靠大幅降价勉强维生。

更触目惊心的是利润表的变化。在扣除政府补贴、资产处置等"水分"后,上汽主营业务实际亏损54亿元。这意味着,每卖出一辆车就要倒贴1350元,与六年前单车净赚5100元的盛况形成魔幻对比。

从日赚1亿到年亏54亿:中国车市“利润王”崩塌启示录-有驾

转型阵痛:大象转身有多难?

上汽并非没有危机意识。早在2014年就推出荣威新能源,2020年后接连推出智己、飞凡两大高端电动品牌。但市场反馈冰冷:智己L7上市首月交付量不足千台,飞凡R7被曝月销三位数,30亿研发的"星云"纯电平台尚未诞生爆款。

内部人士透露,传统架构成为转型桎梏:决策流程需要经过中外双方12层审批,一款新车从立项到量产需要42个月。相比之下,比亚迪从研发到量产平均只需18个月,蔚来全新平台开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

从日赚1亿到年亏54亿:中国车市“利润王”崩塌启示录-有驾

生死赌注:联手华为能逆天改命吗?

悬崖边缘的上汽打出"华为牌"。2024年底宣布与华为共同打造"SAIC尚界",规划首款车型搭载鸿蒙座舱和ADS3.0智驾系统。但合作暗流涌动:上汽坚持要掌控灵魂(数据与生态),华为则希望深度介入研发,这场博弈被业界视为"带着镣铐的探戈"。

海外市场成为新希望。MG品牌在欧洲年销突破20万辆,但低价策略导致单车利润不足300欧元。在泰国、印尼建设的生产基地,正面临比亚迪、长城汽车的贴身肉搏。

当特斯拉Model Y登顶中国SUV销冠,当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上汽的困境折射出整个传统汽车帝国的集体焦虑。这场价值万亿的产业革命没有中场休息,要么破茧重生,要么成为时代眼泪。留给"利润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