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解锁还是马路特权?小米SU7新规引爆安全伦理大讨论

赛道解锁还是马路特权?小米SU7新规引爆安全伦理大讨论-有驾

2025年5月1日,小米汽车的一条新规让全网炸开了锅。SU7 Ultra车主若想解锁1548匹全马力,必须先在指定赛道通过“排位模式”考核。官方称此举是为“甄别驾驶能力,降低公共风险”,却意外掀起一场关于技术门槛与公共伦理的激烈交锋。

赛道解锁还是马路特权?小米SU7新规引爆安全伦理大讨论-有驾


小米的“排位模式”看似为安全加码,实则暗藏玄机。中原国际赛车场单次练车2000元,解锁全马力需额外花费上万元,这还没算上往返外地赛道的交通住宿成本。有网友调侃:“这是逼着车主氪金玩现实版《跑跑卡丁车》?”更有人预言,高昂成本必然催生破解产业链——4S店改车、代考服务恐成灰色地带。正如老话说的,“锁头防君子不防小人”,当技术门槛沦为商业套路,安全初衷难免变味。

赛道解锁还是马路特权?小米SU7新规引爆安全伦理大讨论-有驾

支持者认为“马路不是赛道,安全就该设卡”,反对者却抛出灵魂拷问:赛车手技术再好,就能把城市道路当F1赛场?院士资历再深,就能把大学当自家书房?这让人想起苏格拉底的诘问:“美德能否通过考试量化?”小米的逻辑漏洞在于,混淆了专业资质与公共责任的边界。职业车手在赛道上风驰电掣,是因为那里有防护墙、缓冲区,而城市道路上的外卖小哥、接送孩子的家长,不该成为他人追求速度与激情的“人肉气囊”。

赛道解锁还是马路特权?小米SU7新规引爆安全伦理大讨论-有驾

小米的争议让人想起《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喝酒、跳伞、坐过山车的风险由体验者自担,但飙车风险却要转嫁给马路上的第三者。有车主直言:“我花钱买性能车,凭什么要被阉割?”这话乍听在理,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公共道路是全民共享的“客厅”,不是私人定制的“游乐场”。就像你不能因为买了高级音响就在深夜扰民,性能车的极限体验本就该留在专业场地。

赛道解锁还是马路特权?小米SU7新规引爆安全伦理大讨论-有驾

事件背后藏着更深层的产业困局。我国现有赛车场数量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车企与其搞“打地鼠式”的权限限制,不如联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在远郊划出临时赛道,既盘活闲置土地,又满足消费需求。毕竟,真正的安全不该是“用钱买资格”,而应是“用责任换自由”。

赛道解锁还是马路特权?小米SU7新规引爆安全伦理大讨论-有驾

科技发展从来不是脱缰的野马,而是需要缰绳的良驹。小米这波操作给所有车企提了个醒:卖车不能只讲马力参数,更要算清社会责任的“性能账”。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科技应服务人性,而非挑战人性。”当企业学会在油门与刹车间找平衡,或许才是智能出行真正的“赛道模式”。

#小米SU7事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