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7款增程SUV扎堆上市,谁能在大电池赛道跑出来?
每年一到夏天,车友群里就开始炸锅。新车消息、技术八卦、谁家又出啥配置,全是碎嘴子们的乐园。今年最热闹的还得数那几台要上的增程SUV,说实话,这两年新能源选手多了,增程式以前被人嫌弃“半吊子”,现在反倒成香饽饽。咱这儿有个修理厂师傅老李,上个月还跟我说:“你别看现在纯电吹得厉害,其实真想省心开远路,还得靠点油带着。”
小米最近风头正劲,那第三款据说叫“昆仑N3”的SUV,我朋友圈里已经有人提前订金都交了,但具体长啥样其实没几个人见过。有个销售悄悄和我聊,说这车肯定上大电池,要不怎么和前面SU7那些用户交代?不过也怪,小米之前那两台口碑不错,现在大家等新车都像抢限量球鞋似的。
再说问界M7,新版本好像快出来了。我邻居小赵就是上一代M7的铁粉,每次拉活回来说一句:“华为加持,你懂吧?”他对续航特敏感,总念叨着听销售讲高配能跑300公里纯电,再加油还能干到1500公里,“以后去趟青海湖都不用愁。”不过参数这些事吧,有时候水分挺大,我去年冬天试驾问界时,空调一开掉电贼快——但新平台听群友分析会更省点儿,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智己LS6也整出了花样。刚听完售后师傅吐槽他们纯电版零部件难找,现在又来个增程版。他们那个52.1千瓦时的大块头动力包,在中大型SUV里算是猛料了。290还是360公里纯电,看起来很美,不过维修店的小马私下跟我嘀咕:要是真撞上用坏换块原装,不知道多少钱一个……还有LS9也是同套路,据说明年可能一起铺货。但智己价格一直神秘兮兮,要是真做到了低价高配,那市场估计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奇瑞风云T11,这名字在我们安徽本地特别有亲切感。我舅舅家前几年买过老奇瑞QQ,他总夸自家品牌皮实耐造。这次T11尺寸直接干到5米2以上,比深蓝S09还唬人。据一个汽修圈朋友讲,这种方正造型对后期钣金维修倒挺友好,不容易出现变形死角。不过内部设计复杂点,以后万一电子系统出毛病,大概率还是得回4S店搞原厂件。
技术流的话题绕不开小鹏G01,他们那个鲲鹏超级体系,好多人光听名字就觉得玄乎。据微信群里的老司机分享,小鹏主打的是430公里左右的纯电,加满油据说1400多公里续航,而且12分钟能充80%——理论很美,但实际充桩排队可没那么顺溜。有位广州哥们自测了一把,说夏天表现比冬天强不少,南方湿热气候貌似更适合这种混动系统。另外六座布局,对带娃家庭来说确实方便,就是怕第三排坐久了腰疼……
合资阵营今年终于憋不住,上汽通用别克至境L7来了。我大学室友当初就是别克粉丝,他关心最多的是空间和舒适性。这L7最大功率252千瓦、电池40.2度磷酸铁锂,一脚地板油5.9秒破百。在上海市区堵一天回来,还有302公里CLTC续航剩余。他老婆吐槽仪表盘太繁琐,不过副驾驶按摩椅她倒挺满意——冷门配置竟然有三挡背部推拿模式,可惜只能单边开启,用起来总觉得差点意思。
零跑C18算是后来者冲击波。之前C16轴距才2.8米多,被嫌弃空间局促,现在C18直接拉长到3米往上,还号称起售价二十万以内。本地一个二手车商刚收了一辆试装版,据他说底盘调校偏软,高速急转弯侧倾明显。但对于图便宜图大的消费者有空间、有价格优势就够吸引人了。不过他提醒一句:零跑保值率一般般,两三年内想换手可能亏不少钱。
其实关于这些车型到底谁会爆红,也没人敢打包票。有些看着参数漂亮,用起来却暗藏坑,比如北方冬季极寒环境下很多混动车型启动慢、暖风不给力;还有些品牌喜欢堆砌花哨功能,却忽略基本养护成本。不信你去问任何一家街边修理铺,都有各自独门八卦:“XX牌子进水返厂最多”、“某某型号保险杠贵得离谱”……行业内外消息真假参半,全凭自己体验琢磨呗。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采集于汽车之家论坛、微信群闲聊及本地维修技师日常口述,如遇疏漏请谅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