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成都车展:市场寒冬还是战略调整?

当小米SU7与红旗L5并肩站在成都车展16号馆C位时,这个曾属于保时捷、劳斯莱斯的豪华展区已彻底改头换面。2025年成都车展的展位图如同一张汽车行业"体检报告":8大超豪华品牌+5家二线豪华品牌集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宁德时代的三电技术展示和小红书的跨界营销。这场缺席潮并非突发,从2024年玛莎拉蒂、英菲尼迪首次缺席就已埋下伏笔,但今年外资超豪华品牌的全线"绝迹",仍让行业感受到刺骨寒意。

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成都车展:市场寒冬还是战略调整?-有驾
image

豪车展馆"消失"背后的行业巨变

16号馆的变迁堪称中国车市最生动的隐喻。2024年这里还陈列着兰博基尼Revuelto的剪刀门与劳斯莱斯闪灵的水晶中控,如今却被小米汽车的人形机器人互动区占据。展位图显示,缺席名单包括保时捷、宾利、法拉利等8大超豪华品牌,以及雷克萨斯、捷豹路虎等5家二线豪华品牌,这个数字较2024年扩大近3倍。

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成都车展:市场寒冬还是战略调整?-有驾
image

这种空间置换反映的是市场话语权的转移。三年前这些豪华品牌单日展台预算就超千万,如今却将黄金位置拱手让给本土科技企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当仰望U8的浮水表演比手工真皮内饰更具话题性时,传统豪华的定义正在被改写。"展馆功能的变化,实则是消费价值坐标系的重构。

销量断崖式下跌的冰冷数据

保时捷中国CEO柯时迈或许没想到,其"14亿中国人就该有14亿保时捷"的豪言,会在2025年遭遇残酷打脸。1-7月该品牌在华销量仅21302辆,同比暴跌28%,全球占比从巅峰期30%缩水至14.5%。玛莎拉蒂的处境更严峻,去年1209辆的销量已遭腰斩,今年仍在持续下滑。

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成都车展:市场寒冬还是战略调整?-有驾
image

德系三强的表现同样惨淡。7月奔驰销量下滑37.2%,宝马下跌21.7%,奥迪减少26.6%,BBA平均跌幅达28.5%。这直接导致豪华车市场份额从12%降至9.3%,而同期新能源渗透率已达48.7%。西南市场数据更具冲击力:该区域新能源增速15%,但超豪华车进口量连续三年下滑,形成鲜明剪刀差。

双重夹击下的生存困境

电动化转型的迟缓成为致命伤。当比亚迪展出支持兆瓦充电的"天神之眼"系统时,传统豪华品牌还在为800V高压平台量产犯难。保时捷Taycan的车机卡顿问题持续三年未解决,反观鸿蒙智行已实现全栈技术自主可控。技术代差直接反映在产品力上:搭载激光雷达的蔚来ET7自动驾驶水平远超同级奔驰EQE。

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成都车展:市场寒冬还是战略调整?-有驾
image

消费理念的变迁同样深刻。成都新富群体调研显示,选择"科技体验"为购车首因的占比达43%,远超"身份象征"的17%。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奢侈品去魅化"——当年轻消费者更愿为自动驾驶订阅服务付费而非真皮座椅时,传统豪华的溢价基础正在瓦解。

战略调整的三种可能路径

成本收缩已成行业共识。保时捷宣布削减30%营销预算,直接导致其退出成都车展。玛莎拉蒂更将中国团队规模缩减40%,转向私密品鉴会等精准营销。这种"瘦身求生"策略在超豪华阵营已成主流。

渠道变革也在加速。特斯拉"永不参展"模式开始被效仿,路虎已关闭12%4S店转投直营。理想汽车则证明:当线上预订占比超70%时,车展获客效率已不如一场CEO直播。

产品重构最为关键。奔驰将EQG量产计划提前半年,宝马Neue Klasse平台研发投入增加20%,这些举措显示传统豪门终于意识到:转型时间窗口可能只剩24-36个月。奥迪CEO杜思曼坦言:"如果不能在未来两年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智能电动车,我们将永久失去中国高端市场。"

重新定义豪华的时代命题

成都车展的分化现象预示行业未来:BBA仍在坚守展台,超豪华品牌却集体退场。这种反差揭示豪华车市场正经历"创造性破坏"——电动化、智能化、本土化成为新三位一体。分析师预测未来三年将出现"马太效应":顽固派可能重蹈玛莎拉蒂覆辙,而积极转型者或借中国供应链优势重生。

当小米汽车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时,隔壁空荡的豪车展位提醒我们:汽车工业百年变局中,没有永恒的豪华,只有持续的创新。这场缺席潮不是终点,而是行业价值重估的起点。或许正如一位参展观众所言:"今天缺席的是豪车,明天淘汰的将是过时的豪华观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