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九月销量回落至2960辆,设计争议成焦点

#美女#

小鹏G7遇冷记:九千订单后为何销量腰斩

那组数字很扎眼。九月,小鹏G7销量回落至2960辆,环比下降56.7%。距离上市仅三个月。距离“九分钟订单破万”的高光时刻,不到一百天。

这不是偶然的滑落。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失败。

让我们回到最初。七月,G7带着“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的光环登场。三款配置,19.58万至22.58万的定价。比预售价低四万。比Model Y低近七万。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市场却给出了最真实的回应。

设计争议只是表象

很多人说G7输在造型。前脸不够犀利。线条过于保守。在P7的惊艳之后,G7确实显得平庸。但设计从来不是销量的唯一决定因素。

真正的问题藏在配置表里。

小鹏G7九月销量回落至2960辆,设计争议成焦点-有驾

小鹏大力宣传的自研图灵AI芯片。2250TOPS算力。L3级智驾能力。这些亮眼参数,只属于顶配Ultra版。22.58万的那一款。

中低配车型呢?还是熟悉的Orin芯片。还是那个8295座舱芯片。

核心技术未能下放。这成了G7的第一个致命伤。

尴尬的定价困局

选择G7入门版?19.58万。这个价格,可以买到小鹏G6的顶配。更快的加速。更长的续航。同样的轴距。更成熟的产品。

选择G7顶配?22.58万。这个价位,直面的是小米YU7。更大尺寸。更长续航。更多配置。还有特斯拉Model Y、乐道L90、极氪7X……

G7被夹在中间。上下为难。

小鹏G7九月销量回落至2960辆,设计争议成焦点-有驾

内部产品线打架。外部强敌环伺。这就是小鹏G7面临的真实战场。

智能化的承诺与现实

小鹏一直以智能化立身。G7更是打出“超级AI汽车”的旗号。但当最引以为傲的智驾技术,只停留在顶配车型时,消费者会怎么想?

他们用钱包投票。

九月的数据说明一切。不是市场不接受小鹏。是市场不接受这样的小鹏G7。

更深层的危机

这不仅是G7一款车的困境。看看G9。九月销量1046辆。即便取消激光雷达,价格下探至24.88万,依然未能扭转颓势。

小鹏G7九月销量回落至2960辆,设计争议成焦点-有驾

小鹏的产品矩阵正在分化。MONA M03靠性价比走量。P系列靠设计维持。G系列,却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

当技术优势不再明显。当价格战愈演愈烈。小鹏需要重新思考:到底要为消费者提供什么?

曙光在何处

工信部网站上,已经能看到G7增程版的身影。1.5T增程器。纯电续航超400公里。这是小鹏的应对之策。

在纯电市场增长放缓的当下。增程,或许是个突破口。

但更重要的是,小鹏需要明白:技术要让人用得上。价格要让人买得起。产品要让人想要。

那九千个退订的客户。他们不是不喜欢小鹏。他们只是选择了更合适的。

小鹏G7九月销量回落至2960辆,设计争议成焦点-有驾

市场永远残酷。但也永远公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