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排队加价的 “准豪华”,市场早已不买账,现优惠 8 万都没人要

以往大家对品牌的认知,往往看重其历史积淀与光环效应:

奔驰、宝马、奥迪组成稳固的铁三角,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则属于“准豪华”阵营,其他品牌基本无人问津。

然而当下,这套评判标准正逐渐失去效力。

最新的销量排行榜表明——

部分曾经的“豪华第一梯队”,已淡出大众视线;

而一些新兴品牌,正悄然占据它们的位置。

以今年1-2月的数据为例,尽管BBA的地位尚且稳固,但二线豪华品牌早已不复往日辉煌。

曾排队加价的 “准豪华”,市场早已不买账,现优惠 8 万都没人要-有驾

拿雷克萨斯来说,今年前两个月累计销量为24145辆;

而理想汽车同期销量高达5.67万辆,几乎是它的两倍!

至于沃尔沃和凯迪拉克,销量更为惨淡:

今年头两个月分别仅售出20055辆和16809辆,甚至比不上问界。

像路虎、林肯、捷豹、英菲尼迪这些品牌,就更不用提了,销量一个比一个差。

从整体市场占比来看,二线豪华品牌已很难跻身主流市场,昔日辉煌不再,且难以逆转。

曾排队加价的 “准豪华”,市场早已不买账,现优惠 8 万都没人要-有驾

更令人无奈的是——

严格来说,这些“二线豪华”品牌,如今真的还能算得上是豪华品牌吗?

说实话,我觉得这事儿有点悬。

以雷克萨斯为例,其经典车型ES200,搭载的仅仅是一台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放到如今,性能参数实在称不上亮眼。

但就是这样一款车,前几年售价接近30万,关键还得排队、加价购买……

那时候不少人咬牙买下,心里想:“好歹是辆雷克萨斯,开出去有面子。”

可如今呢?

优惠常常达到8万、9万,终端裸车价直接写进了宣传海报,当年那点“高级感”,如今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曾排队加价的 “准豪华”,市场早已不买账,现优惠 8 万都没人要-有驾

再看沃尔沃XC60,指导价为39.69-45.89万元,光听价格还挺有档次。

但到了终端市场,优惠后起售价仅24.9万,甚至比不上一些国产高端电动车。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售价,第一反应就是:“这车是要停产了,还是要换代了?”

说白了,参考这些定价,要说小米、极氪,甚至小鹏是豪华品牌,我觉得都合理。

因为除去价格较低的1-2款车型,其他车型的售价确实和这些二线豪华品牌的优惠价差不多。

关键是它们的销量更高,市场认可度也更好。

曾排队加价的 “准豪华”,市场早已不买账,现优惠 8 万都没人要-有驾

不过说来也奇怪——

为什么BBA能扛住市场变化,而这些二线豪华品牌却显得“摇摇欲坠”呢?

仔细想想,其中的逻辑并不复杂。

首先,BBA的品牌光环太强,这是二线豪华品牌无法比拟的。

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个品牌,挂在车头就是一种“面子的象征”。

很多人买车时根本不看参数,问的第一句话总是:“这个价格能买辆宝马吗?”

甚至连不懂车的父母,听到“我买了辆奔驰”,也会觉得你混得不错。

其次,BBA一直在不断发展,而二线豪华品牌却停滞不前。

宝马i3、奥迪Q4e-tron、奔驰EQE这些新车型,虽然并非完美,但至少在主动迎合电动化趋势和年轻消费群体。

再看凯迪拉克和林肯,主销车型还是那些传统的燃油车——

设计没变化、配置没跟上、智能化更是明显短板,怎么看都像是在“吃老本”。

曾排队加价的 “准豪华”,市场早已不买账,现优惠 8 万都没人要-有驾

最后,BBA也会打价格战,但它们承受得起。

现在去4S店,BBA也有优惠,甚至部分车型优惠幅度还不小。

但关键在于,它们打完价格战后,品牌力依然存在;而二线豪华品牌一旦降价,就直接变成了“人人都买得起的车”。

你看雷克萨斯ES200终端价才20多万,你还会觉得它“有格调”吗?

但同样花20多万买辆宝马3系,别人只会觉得你买得值、买得划算。

所以说,不是二线豪华品牌不会降价,而是它们一降价,就把自身的档次也降没了。

而BBA即便有优惠,也总有办法维持“高端”的形象——这就是两者的差距。

曾排队加价的 “准豪华”,市场早已不买账,现优惠 8 万都没人要-有驾

更无奈的是——

BBA强大的品牌力,能让很多人忽略国产新能源车,依然选择购买它们的车型。

但二线豪华品牌能做到吗?说实话,真做不到。

因为如今,花二十多万买车,可选择的车型太多了。

既有小米SU7、极氪001,又有问界M7、蔚来ET5,这些车智能化配置丰富、功能齐全、体验新颖……

最重要的是,看起来也很高级。

这时候再向人们推荐凯迪拉克XT4、沃尔沃S60或者雷克萨斯ES200,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

“这不就是一款外观老旧、驾驶体验平淡、价格还不便宜的传统燃油车吗?”

说到底,如今的二线豪华品牌,既没有“面子”,也没有“里子”了。

一方面,它们做不到像国产新能源车那样富有科技感;

另一方面,又没有BBA那样的品牌影响力,自然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曾排队加价的 “准豪华”,市场早已不买账,现优惠 8 万都没人要-有驾

总的来说,二线豪华品牌并没有做错什么。

但问题是,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

BBA占据了它们曾经的位置,国产新能源车又凭借更强的产品力崭露头角。

这样一来:

既失去了左边的“面子”优势,右边的“里子”实力又不足——销量自然就撑不住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