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驾驶证之后,我日常驾车一直以手动挡车型为主。
不少安全行车的实用技巧,都是我在长期驾驶实践中慢慢摸索总结出来的。
举个例子,在准备减速之前,我会建议大家先将离合器踩到底。
这种操作能有效提升我们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减速前必须先踩死离合器吗?
不过有位朋友突然跟我说道:“开了3年车我才发现,你那种减速前先踩死离合的做法其实是驾驶中的严重误区,网上很多资深司机都提到,这样做会延长刹车距离,高速行驶时,刹车距离哪怕多一米,都可能关乎生死存亡!”
说实话,这番话确实很有道理!
但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一句俗语:道理说得通,实际行不通。
这句话的含义是,很多事情从理论层面来看毫无问题,但真正落实到实操中,就会发现根本无法顺利执行。
现实道路中的交通状况复杂多变、难以预测。
那些理论上正确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驾驶场景中,并不等同于能保障行车安全。
今天这篇文章,我会结合自己曾误将油门当刹车踩的亲身经历,再搭配相关数据,为大家详细说明:
高速行驶场景下,先踩死离合的操作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但在复杂路况中,这种做法反而能防范更高等级的风险,是一项实用的安全技巧。
为何高速状态下减速先踩离合会有危险?
我曾多次在网络上看到权威机构发布的车辆刹车距离测试数据。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测试显示,当车辆以100km/h的速度紧急制动时,不踩离合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平均比先踩离合缩短约1.5-2.5米。
或许大家不清楚这1.5到2.5米的刹车距离意味着什么。
我给大家提供一组参考数据。
普通家用轿车的后备箱深度通常在0.9米至1.2米之间。
假设你的车辆还差2.5米就能完全刹停时,发生了追尾事故。
那么巨大的撞击力很可能会彻底撞毁被追尾车辆的后备箱,直接威胁到被追尾车辆后排乘客的生命安全,两厢车面临的风险尤其突出。
而如果不踩离合,缩短的这1.5-2.5米刹车距离,很可能让你在追尾发生前成功刹停车辆。
正是因为高速行驶时,不踩离合的刹车距离比踩离合更短这一客观事实。
所以高速状态下减速时先踩离合,反而会增加驾驶风险。
大家知道为什么高速行驶时不踩离合,刹车距离会更短吗?
这就涉及到发动机的反制动力原理。
减速过程中,若不踩离合器,发动机、变速箱与车轮会处于硬性连接状态,三者中任一部件运转,另外两个都会随之联动,且转速保持同步。
此时在惯性作用下,即便不再给油,车辆速度依然很快,车轮也会保持高速旋转。
但不加油时,发动机转速会降至怠速水平。
这就导致发动机与车轮之间出现明显的转速差。
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会被车轮被动“拖拽”着运转,发动机内部的所有阻力都会转化为车辆前进的阻力。
这就是老司机常说的发动机制动。
这部分制动力无需额外消耗能量,且能持续提供。
此时发动机提供的制动力最高可占到总制动力的10%-15%。
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这一比例带来的减速效果更为显著。
而踩下离合器后,发动机就会进入空挡状态,不再与变速箱和车轮相连。
此时车辆就失去了这一辅助减速的阻力。
减速的全部压力都集中在刹车系统上,但刹车系统的减速效果存在极限。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减速度减小后,刹车系统就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制动。
刹车距离自然会随之延长。
因此,每次被问到减速时是否要先踩离合器,我都会特别强调。
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必须先踩刹车,只有当发现车速下降过快,发动机有熄火迹象时,再踩离合器降档。
这种情况下,先踩离合器的行为,无疑是驾驶大忌。
复杂路况下减速时,若不懂得先踩死离合再踩刹车,很可能会追悔莫及。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在紧张状态下,脚下踩的未必是刹车踏板,只有先将离合踩死,才能避免意外发生。
不怕大家笑话我的驾驶技术,新手时期我就因为这个吃过好几次亏。
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次我永生难忘的经历。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我们家乡街道常见的路况,车辆常常需要从人群中缓慢穿行。
有一次我在车流中穿行时,突然有一个人冲到了车头前方。
我本想紧急踩刹车减速避让。
结果却踩错了!我误踩了油门!
但幸运的是,我的车辆并没有失控。
因为学车时,有位车友也曾出现过将油门踩到底的误操作。
好在当时教练在副驾驶及时踩下了刹车,才避免了危险。
从那以后,教练就反复叮嘱我们:除了高速行驶场景,其他时候只要车速不快,减速前一定要先把离合踩死。
而我也确实养成了在复杂路段减速时先踩死离合器的习惯。
所以即便这次误踩了油门,车辆也没有失控。
发动机发出轰鸣声响,车辆在惯性作用下缓慢滑向那个人,但最终没有发生碰撞。
当时发动机的巨响吓了周围人一跳,大家纷纷避让。
而我当时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实在太丢人了!
实战解析——两种关键路况下的安全抉择
如果在高速行驶时,前方突发紧急情况需要急刹车避让。
一定要记住,此时每一米的刹车距离都至关重要。
所以如果能保持冷静,应直接踩刹车,不要踩离合。
但要注意避免因急刹车导致发动机熄火。
高速行驶时,车辆保持动力是防范二次事故的重要保障。
在成功避免追尾其他车辆后,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加速变道,驶离危险车道。
如果一味不踩离合,一脚将刹车踩到底导致车辆熄火。
助力转向和刹车助力会逐渐失效,车辆的紧急避障能力会大幅下降。
即便成功避免了追尾前车,也可能在重新启动车辆的过程中,被后方车辆追尾。
高速上每多耽误一秒,被追尾的风险就会成倍增加。
正常行驶时,若发现前方车流缓慢,首选带档刹车方式,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的效果。
如果已经本能地双脚同时踩下了刹车和离合,当车辆速度大幅下降后(比如低于40km/h),就要迅速切换到合适档位,做好避让准备。
如果是在市区道路行驶。
一定要吸取我刚才分享的经历带来的教训。
先踩离合再踩刹车,或者离合与刹车同时踩下,都是更安全、更稳妥的选择。
最后
其实我一直跟大家强调,驾车行驶在路上,要学会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不能盲目听从他人说法,别人说刹车前不能踩离合,肯定是有前提条件的。
要结合自己的驾驶习惯,主动选择当前场景下风险最低的操作方式。
市区拥堵路段行驶时,建议多用2档半联动的方式驾驶。
这样可以减少换挡次数,提升驾驶的舒适性和车辆的可控性。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预判,通过观察其他车辆的行驶状态、前车的动向,提前预判可能发生的情况。
这样驾驶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总的来说,减速时先踩刹车还是先踩离合,完全要根据实际路况来决定。
你现在明白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