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比亚迪真是放大招了。你知道吗?据我估算,最近一批新车的订单增长速度,大概是以前的1.5到2倍(样本少,体感明显一些)。尤其是175KM那个版本,居然把起步价拉到17.98万!这价格,放在以往,要么是养生车,要么就是要拼感受。这两者变得模糊了——更多人可能会因为实用两个字买单。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这段先按下不表),突然发现,除了续航、价格外,云辇-C系统成为最大亮点。这个系统其实早些年只在高配遇到,入门版就配,心里偷笑说:比亚迪还能看得更清楚一些?我试乘试驾过,反应快了不少,操作也比之前线控多了点生活感。但我很纳闷:这个系统,其实不就是一种车内微信+导航+语音助手集合体嘛。跟手机应用一样,遇到老化了,后续升级能不能跟得上?这个问题我还得问问同行或者车主。
说到续航,175KM,已经算是入门级家庭实用车的黄金标准了吧。按我实际的感觉,日用多在30公里以内(体感不确定,估算偏多),那么一星期大部分时间不用充电,充满了基本够。再考虑到油耗,官方宣称油耗只有5.6升/百公里,心里会暗想: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点理想化?我猜应该是官方对理想状态的估算吧。实际用起来,可能会在6-6.5左右。可能还有一个疑问:假如我住在楼上,没专用充电桩,20公里的油费和之前的油车差别有多大?这个我确实没细算,但保守估计,每公里电费大概0.08-0.1元(体感),比油费低一半还要多。
我觉得,这车和同价位的竞品比,比如长安启源Q07,有个实操差别:其实启源车尺寸上更紧凑,空间似乎稍微小一点,但价格也便宜点;领克08EM-P要价贵不少,配置也更豪华。但那套云辇-C系统,我相信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更看重感用体验。我一直觉得,厂商做这个电子辅助,有点像在你开车时突然给你上一层保护衣,你自己开车心情都会放松。
说句实在话,有时候我会嫌麻烦:为什么车还要有那么多智能东西?一方面是科技感,另一方面也是真正考虑到日常使用的便捷。比如无线充电提到50瓦,放手机上十分钟回血一半,感觉挺实用,但我心里在想:难不成以后手机都不用插线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生活中,快充、快电,这事情我没深究过,估计未来快充速率还会有突破。
车厂其实不傻。做技术也是折腾钱的事,像快充嘛,还是技术瓶颈。你家用快充在家门口瞬间充满油,难度在哪?我估算了一下,家庭用的是普通插座,百公里电量的成本大概在2-3元(这段略估),跟比,还是更便宜。临场加一句:你说高速上快充要多久?大概20-30分钟能到80%,其实也就是一顿饭的时间。
目前,这个价位买到的插混SUV,像长安启源Q07,尺寸差不多但空间略小;领克08P略贵,但配置高。比亚迪是不是想用价格+配置的软实力,来巩固自己市场?我觉得倒是挺合理的。你会不会有点奇怪:为什么大家都盯着续航,反而忽略了用车体验?可能因为续航更能直观体现实用价值。
提一个细节:我和一个4S店的销售聊天,他说:现在试驾车都到位了,客人体验一次真正的云辇-C系统,心理就不一样了。他说的我比较认同,科技感的心理效应和实际操作的实用性结合,影响挺大的。
我也在想,未来买车,究竟还是看得懂没看懂多少好?有些高科技,其实用不上,反而变成摆设。但我觉得,像云辇-C这类,普及到入门版,意味着这套系统其实变得基本配置,我也能理解为什么。毕竟,科技进步最怕的就是门槛太高,不然还不如买个简单车。
空气中有股淡淡的橡胶油味,车门刚关上的瞬间,能感觉到新车的那种味道。这样的小细节,才是真实的。
这车的市场表现,亮眼是亮眼,但一想到未来几年内,快充速度会不会突破?我得留个悬念。
有一天,朋友问:你觉得,买这个版本,到底值不值?我还真不知道答案。像我这种行业里的编辑,就是喜欢多想点可能性。最希望的还是,下一次在路上,偶遇一辆车,能让我多看一眼——或者,看上一瞬,心里会不会多一份想法。
所以,你是不是也常在车窗外,看到一辆车,想:这个价,我会买?或者,想:它未来还会变成怎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