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ES:激进设计引发的新挑战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雷克萨斯推出的全新一代ES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个曾经被称为“东方豪华典范”的经典车型,这次用了一种很激进的设计和高科技配置,想要改变大家对它的看法。结果呢,因为设计有点像“网约车”那样太接地气了,再加上它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动作慢半拍,对咱们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没能很好地回应,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了这个品牌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雷克萨斯全新ES:贵族气质没了,像网约车
从以前那种高级行政座驾的感觉,一下子变成像网约车那样的风格。
全新一代的ES完全放弃了品牌标志性的纺锤形前脸,换成了纯电版的封闭式前脸和混动版的立体格栅设计。放弃这个经典的前脸设计,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耶路撒冷一样重要。虽然追求时尚潮流是好事,但是把这么有特色、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的标志改掉,走在路上还有人能认出这是原来的雷克萨斯吗?
这次改款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既不是特别新的有钱人喜欢,原来的那些老客户也不买账了。放弃标志性的前脸设计,也让老车主们最后的一点念想破灭了。还有人说,这车跟蔚来ET7长得太像了,甚至被调侃说豪华感没了,倒是有种网约车的气质。
这种设计上的改变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但实际上却让品牌的定位变得模糊不清。听说雷克萨斯的主要客户群中,35岁以上的消费者占了68%,他们买车主要是因为觉得这个品牌低调又有档次,而且车子保值。可是全新ES的设计风格太激进了,跟这些目标客户的审美差距越来越大。
有一个资深的雷克萨斯车主就说:以前买ES就是因为它不怎么张扬,看起来很有贵族气质,但现在这个前脸设计看起来特别像专车,品牌辨识度反而降低了。
雷克萨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本土化推进慢,国产化像“雷声大、雨点小”。
虽然雷克萨斯嘴上说全新ES是“专为中国用户打造”的,但实际上它的本土化战略还是有点力不从心。虽然今年雷克萨斯宣布要在上海建个纯电车工厂,但要到2027年才开始投产,这比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车企的国产化进度起码慢了五六年。
顺便提一句,雷克萨斯到现在燃油车都没完全实现国产化,还得靠进口卖车呢。去年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才增长了0.3%,总共卖了18万多辆。这种进口模式带来的价格优势其实也不明显。
再看雷克萨斯在电动化这块,业内都觉得它“起大早赶晚集”。全新ES的纯电版本虽然续航有610公里,百公里加速只要5.9秒,但它的核心三电技术还停留在2023年的老平台上,跟国产车型普遍用的900V高压平台和碳化硅电机相比,明显落后了一大截。而且跟奔驰、宝马、奥迪(BBA)比起来,不管是加速性能还是智能化水平,差距都不算特别大,甚至还有点诚意。
再看看雷克萨斯的电动化销量,去年全球纯电车卖了才1.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不到10%。相比之下,蔚来ET7一款车的年销量就超过了8万辆。消费者调查也显示,72%的潜在客户觉得雷克萨斯的电动车型没啥技术亮点,智能化体验也比不上那些造车新势力。
豪车品牌雷克萨斯迷失在自我纠结中
品牌定位老是变来变去,就像一只迷路的小羊羔一样找不到方向。
之前雷克萨斯中国的高管还说过啥“不光想着卖车多赚钱,要守住品牌的灵魂”。可现在一看啊,在市场压力面前,这策略就有点儿乱套了:一方面,新款ES想用超大14.1英寸屏幕、隐藏式按键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去吸引年轻人;但另一方面呢,又保留竹纹饰板、高档真皮这些传统的豪华元素,结果把自己搞得定位不清不楚的。
这种左右摇摆的情况在销售渠道上也看得特别明显。现在好多新势力车企都搞直营模式了,可雷克萨斯还是靠着4S店那一套。结果呢?2024年经销商的客流量比去年少了整整22%,每个店每个月平均卖的车还不到30辆。有个华东地区的经销商直截了当地说:“那些买新能源车的顾客一进店,就开始拿问界M9或者极氪001跟我们比,最后因为觉得性价比不高,就把ES给放弃了。”
这情况啊,真的是挺让人头疼的。
雷克萨斯转型失利的启示
全新ES一出来啊,本来是雷克萨斯要向电动车时代交的一份“答卷”,结果因为设计被吐槽、技术太保守,还有本土化做得不到位这些问题,反而成了它自己转型过程中遇到麻烦的一个象征。中国的消费者都挺期待的,想用自己的钱来支持它,结果雷克萨斯呢,态度特别傲慢,行动又慢悠悠的,完全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