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百多年前欧洲就发明电车了,从逻辑上讲这不是啥难题,通电轮子就转嘛,但是电车能跑只是个开端,打开这扇门会发现:推行电车太踏马难了,没有基础配套,根本无从谈起,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升级版问题:两个同时都想有,
这就不太现实。
导致一百多年没谁再提电车这茬,为啥这么难,后面会给大家讲。
不是吹,这几年电车能做大蛋糕,是依托中国的供应链生态。特斯拉很牛吧,当初如果不靠中国,现在估计也凉透了,为啥这么说,早期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是日本松下,松下电池就特斯拉这一个“大"客户,没有规模就谈不上降本增效,这个不难理解吧。
结果是松下累死累活赔钱卖电池,马斯克抱怨太贵,当时松下社长 津贺一宏说:埃隆再压价,我们就撤,就是到了没办法玩的地步。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4年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 ,市场价高达106万,在中国只卖了8千辆,电池贵只是所有问题中的百分之一,还有充电桩、供应链、市场渗透率、政策支持......这些挠头的问题日美国家根本解决不了。
后来马斯克做了个大动作,把特斯拉的电车专利全扬了,谁愿意用谁拿走,现在还有很多人说,如果不是马斯克公开专利技术,比亚迪、理想也做不起来电车。
马斯克又不是慈善家,这么做他当然是有好处的,道理也简单,我们有强大的内需内循环,如果我们能发展起来电车,带动下游几百个产业链发展,模具和机器一开,就是几百万辆起步,边际成本就打下来了。
后来宁德时代把电池续航搞到1000公里,还能把成本降下来30%,越便宜越有量这个闭环就跑通了,特斯拉需要这样一个生态。
2020年马斯克在上海建厂,推出Model3,价格降到30万左右,这车怎么看都香了,你看现在满大街都是特斯拉。
再看日本那边,松下和特斯拉闹掰后,电车没啥搞头成了日本车企的共识,我记得去年丰田公开说,要放弃电车研发,继续搞燃油车。德国奔驰也官宣放弃电动车,好像全世界就剩一个中国队孤军奋战,我们觉得这是不是日本的阴谋,他们是不是暗地里发展氢能源?
是不是阴谋并不重要了,反正氢能源的运输、储存问题日本还没解决掉,专利倒是申请了一堆,日本想靠这些专利再次吃几十年的红利。
这个套路和美国搞通信专利一样,美国先申请网络传输协议的专利,中国以后即使造出来芯片、5G基站,只要连网就得给我交专利费,你得用他的网络协议。
相当于路还没修,先建个收费站,就挖这么一个坑等咱跳。
日本没料到的是,中国就没理氢能源的套路,转头发展电车,而且一不小心风生水起,冒出来一堆电车品牌BYD、蔚来、理想、小鹏……而且卖向了全世界。
中国铁定了心要搞电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强换赛道,避开日本发动机优势,摆脱日本氢能源专利陷阱。你不是申请氢能源专利了嘛,等20年专利过期了我再搞,现在集中火力搞电车,电车又不用造发动机。
第二个原因,我们是油少煤多的国家,原油长期依赖进口,但是煤多的是,挖出来就可以发电,而且光伏和风能也开始大规模供电了,发展电车可以减少石油依赖,不被美国卡脖子,这是一个国家战略。
如果没有国家在前面铺路,也不太可能有电车行业的繁荣,这是个大基调。以前阿里刚做起来的时候,马云经常说创立阿里就像把万吨巨轮抬上喜马拉雅,大家都觉得马云确实了不起,但是如果没有国家在前面通电、通网,做3G移动网络建设,恐怕大众连某宝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油改电能走在前列,咱们国家是全世界最舍得花钱的,搞充电桩、搞购车补贴。如果没有最早的不限牌政策,估计电车在中国也难渗透,如果没有充电桩投入,这个行业连想都不用想。
为什么日本车企不发展电车,当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日本经济产业省虽然做了很多促进工作,充电设施也只有3万个。日本正府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建成 30 万个。我们目前拥有多少充电桩?
1370万台,这是截止到20250年3月的数据。
有充电桩都嫌充电麻烦,没有充电桩电车卖给谁?这一点对日本车企的积极性打击不小,日本民众也弥漫着对新能源车的不信任感。究其原因是日本汽车界没人做市场引导,导至电车渗透率低,形成了恶性循环。我记得去年德国渗透率有20%了,韩国美国有10%,我们接近55了吧,日本才到2%。
连丰田章男自己还在油管上说,我喜欢有汽油味道的车,在这种环境下,日本人自然对新能源没啥兴趣。
不像我们,打开短视频,说车号就苦口婆心的告诉你:电车一公里只要1毛钱,提速5秒破百。好像你买的不是电车,而是法拉利加永动机的结合体,大众给博主们起了个名字叫:电吹,他们在做着教育用户、引导电车消费潮流的工作,对新能源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前面说的是政策原因,导致日企态度消极,在技术上,日企又觉得电车是油车的延伸,自己技术天下第一,造个电车还不简单。事实上日本搞电车也确实历史悠久,1947年日产就开始搞电动车,后来因为石油危机,日本正府还加大了发展电车的力度。93年日系几乎全线进入了电车领域,2012年丰田还和特斯拉合作开发了RAV4 EV,照这么叙事日本电车应该很牛。
但是后来好巧不巧的石油危机解决了,再加上配套设施的问题很头疼,日本最终搁置了电动车的推进,继续发挥长项搞油车,不过日本车企觉得自己是会造电车的。
接下来10年,中国电动车主宰了世界,日本有点坐不住了,2021年12月,日本车企发布视频,一下子亮相16台电动车,暗示已经有很多电动车,
实际上前面5台车只是概念车,后面的车是油车贴上的电车标志。大概内心戏是,我也不是吹牛,真做电车我分分钟的事。
直到甜甜家正式推出纯电车4X后,出现很多质量问题,轮胎都跑掉了,很吓人的是还找不到原因,这才感觉自己的电车技术好像落后了几个光年。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电车,我以前也觉得造电车比造油车简单多了,后来我问一个BYD的工程师,他说拿刹车举例吧,油车是液压助力,电车是电子控制,还要回收刹车时产生的回拉力用于发电,和油车根本就是两个路子,如果把油车的技术用在电车上,回拉力会造成轮胎脱落这样的问题。
核心技术难可以接受,让日本没想到的是,电动车整车铸造专利也在中国手里,这方面连特斯拉都是中国的客户。现在日本再转头研究电车,不是技术难攻克,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更何况日本电池行业里,松下、日产没一个能打的,基础配套又不完善,自己搞个紧凑型电车售价要30多万。就这个价位,用户用脚投票也会选特斯拉,或者选理想、蔚来,30万能买辆A级车。电车研发这事日企想想还是算了吧。
后来日企抄了条近路,就是三电系统从中国采购,自己套个壳完事。这听着像我们以前干的事,以前我们的国产车喜欢买三菱便宜的发动机,自己再套个壳子。现在轮到日本电车用上了刀片电池,被大家称为“贴牌比亚迪”。
日本拥有世界最牛的发动机技术,谁想到今天汽车不需要发动机了,日本车企唯一的骄傲和资本没用了不说,同时也被这个资本诅咒,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甜甜家吧,他家供应商还是他家大股东,如果换方向搞电车,供应商要重新投资,他们是不干的,他们一致要求继续搞油车,想调头都难。
在推行全球碳排放时,车企要求日本正府在碳排放会议上争取不要减排,减缓推行,还威胁产业大臣,你们要否定混动车,全都得下台。
在日本几十年经营下,“省油”成了日本车的不可逾越的护城河,没想到最后跌到这条河里的竟然是自己。
汽车已经不喝油了。
文章已申请原创保护,禁止抄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