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掉队了?260万销量背后,利润为何被对手甩开三条街?

“阿维塔一年亏掉40多亿,深蓝再搭进去16个亿,长安的钱包快被自家新品牌掏空了! ”

这条近期在汽车圈疯传的评论,直接把长安汽车推上风口浪尖。

长安汽车掉队了?260万销量背后,利润为何被对手甩开三条街?-有驾

当人们翻开2024年车企财报,赫然发现长安的净利润同比暴跌35%,而比亚迪、吉利、长城却在利润榜上狂飙突进。

比亚迪460亿净利润的碾压性优势,相当于每天净赚1.26亿元。

吉利163亿利润背后,领克品牌单车均价突破18万元的故事被反复传颂。

就连专注硬派越野的长城汽车,也凭借坦克系列在高端市场抢下123亿利润。

而手握260万辆年销量的长安,利润却只有73亿——相当于每卖三辆车赚的钱,抵不上比亚迪卖一辆车的利润。

更残酷的对比藏在毛利率里:比亚迪整车毛利率常年维持在20%以上。

长安乘用车业务的毛利率却跌破15%,商用车板块甚至出现负毛利。

长安汽车掉队了?260万销量背后,利润为何被对手甩开三条街?-有驾

当各家车企都在高端市场攻城略地时,长安75%的销量仍来自10万元以下市场。

阿维塔的惨淡数据揭开伤疤:这个定位30万+的高端品牌,2024年只卖出3.2万辆车。

平均每卖出一辆阿维塔,长安就要倒贴12.5万元。

深蓝汽车虽然卖出15万辆,但每辆车仍要亏损1066元,价格战的压力可见一斑。

反观比亚迪,仰望U8单月销量突破5000辆,百万豪车成为利润奶牛。

吉利极氪品牌单车均价33.6万元,12万台销量带来近40亿净利润。

长城坦克700Hi4-T上市即斩获2万订单,硬生生在50万级市场撕开口子。

长安汽车掉队了?260万销量背后,利润为何被对手甩开三条街?-有驾

长安引以为傲的260万辆销量,藏着更危险的信号: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不足60%。

合资板块长安福特年销暴跌42%,长安马自达月销跌破5000辆生死线。

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赛道上,深蓝+阿维塔合计30万销量,不及比亚迪单月销量。

研发投入的差距正在拉大:比亚迪2024年研发经费高达395亿元。

长安的研发投入却从2023年的122亿缩减至98亿,在智能化赛道明显掉速。

当各家都在卷城市NOA、800V高压平台时,长安最新车型还在主打“全系标配L2辅助驾驶”。

渠道网络的变化更值得玩味:比亚迪全国门店突破4000家,直营店占比超过60%。

长安汽车掉队了?260万销量背后,利润为何被对手甩开三条街?-有驾

长安却仍在依赖传统4S模式,新能源展厅数量不足吉利的1/3。

在南方某省会城市,阿维塔体验店连续三个月成交量为零的传闻不胫而走。

供应链掌控力的差距成为致命伤:比亚迪三电系统自供率超过90%。

长安电池外采比例高达70%,每度电采购成本比比亚迪高出80元。

当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时,这种供应链短板直接吞噬了利润空间。

资本市场的态度已说明一切:比亚迪市值站稳7000亿台阶。

长安汽车股价却在财报发布后单日暴跌9%,市值被长城反超200亿。

长安汽车掉队了?260万销量背后,利润为何被对手甩开三条街?-有驾

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于“销量换不来利润”模式的深度质疑。

经销商库存数据曝出更大危机:长安渠道库存深度达到2.1个月。

部分燃油车经销商单车利润跌破2000元,开始集体要求补贴。

而在比亚迪渠道里,仰望、腾势的客户需要排队三个月才能提车。

高管团队的动荡加剧了外界担忧:三年内换了四任新能源事业部总裁。

技术路线在增程、纯电、氢燃料之间摇摆不定,导致资源分散。

对比吉利极氪CEO安聪慧带队死磕纯电高端,长安的战略定力明显不足。

长安汽车掉队了?260万销量背后,利润为何被对手甩开三条街?-有驾

价格体系的崩塌最令人揪心:深蓝SL03官降3万后,老车主集体维权。

UNI-K新能源版本上市半年降价4次,品牌溢价荡然无存。

反观长城坦克系列三年保值率保持70%以上,构建起价格护城河。

海外市场的缺席暴露战略短板:吉利海外销量占比突破20%。

长城在东盟市场拿下皮卡销量冠军,比亚迪登陆日本市场。

长安的海外布局却仍停留在东欧、中东等边缘市场,年出口量不足10万辆。

这场利润危机撕开了传统车企转型的残酷真相:燃油车时代的规模效应正在失效。

当长安还在用“降价换销量”的老套路,对手早已在高端化和全球化战场建立新秩序。

摆在长安面前的抉择从未如此清晰——是要继续做销量冠军,还是当利润赢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