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数据说话:传祺 GS4 PLUS 的市场存在感究竟如何?
(一)持续低迷的销量表现,难逃 “边缘化” 困境
从 2024 年的销量数据来看,传祺 GS4 PLUS 的处境堪称艰难。6 月,它的销量仅为 18 辆 ,到了 9 月,更是降至个位数,只有 9 辆。整个 2024 年,其累计销量也不过 1153 辆。这样的成绩,在高手如云的紧凑型 SUV 市场中,实在是拿不出手。
要知道,同期哈弗 H6 的累计销量高达 132698 辆 ,传祺 GS4 PLUS 连人家的 1% 都不到,差距悬殊。在紧凑型 SUV 的月销排名中,传祺 GS4 PLUS 长期处于百名开外,6 月排第 121 位,9 月更是落到了第 123 位,几乎快要被市场遗忘。
(二)细分市场竞争白热化,掉队早有端倪
二、产品力剖析:优势与短板并存,为何难破 “叫好不叫座” 僵局?
(一)硬核实力不弱:动力与配置的 “错位优势”
传祺 GS4 PLUS 在动力和配置方面,其实有着可圈可点之处。它搭载的 2.0T+8AT 动力组合,堪称一大亮点。252 马力的最大功率和 390N・m 的峰值扭矩 ,这样的参数表现,在同级别车型中相当亮眼,甚至超越了不少竞争对手。
官方宣称的 7.5 秒破百成绩,让它在 15 万级 SUV 中,拥有了 “性能小钢炮” 的实力,无论是城市道路的超车,还是高速上的疾驰,都能轻松应对,为驾驶者带来十足的驾驶乐趣和信心。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传祺 GS4 PLUS 的尴尬处境,恰恰源于它的 “错位优势”。13.68 - 14.28 万元的售价区间,看似合理,却卡在了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
这个价格,比国产主流品牌如哈弗 H6、长安 CS75 PLUS 的主力车型(10 - 13 万)高出一截 ,使得它在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眼中,性价比优势不再明显;而与合资入门级 SUV,如本田 CR-V、丰田 RAV4 荣放(15 万起)相比 ,又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品质背书,难以吸引那些更看重品牌的消费者。
高不成低不就的价格定位,让传祺 GS4 PLUS 的目标用户群体变得模糊,这也成为了它销量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短板直击痛点:设计保守与品牌溢价不足
在如今这个 “颜值即正义” 的汽车消费时代,车辆的设计至关重要。传祺 GS4 PLUS 采用了 “展风翼” 设计语言,本意在展现独特的风格,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与哈弗 H6 那激进大胆的造型、CS75 PLUS 充满运动感的外观相比,传祺 GS4 PLUS 的设计显得过于保守,缺乏记忆点,很难在众多车型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走在街头,传祺 GS4 PLUS 很容易就被淹没在车海之中,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牌溢价能力,也是传祺 GS4 PLUS 面临的一大挑战。广汽传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一直以来都以 “性价比” 为主要标签,主打中低端市场。GS4 PLUS 试图通过提升产品定位,走 “高端化” 路线,突破价格天花板,然而,缺乏豪华品牌的背书,使得它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并不高。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固有认知,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这也导致 GS4 PLUS 难以支撑起 14 万元的起售价。在与竞品的竞争中,性价比优势被削弱,价格劣势却被放大,进一步影响了它的市场表现。
三、冷门车的定义之争:销量低≠冷门,还需看用户圈层与市场定位
(一)“冷门车” 的双重标准:销量低迷 vs 特定群体认可
(二)车企战略调整的牺牲品?产品线重叠导致定位模糊
四、结论:传祺 GS4 PLUS 是 “冷门车”,但并非毫无价值
综合销量数据、市场声量与用户反馈,传祺 GS4 PLUS 确实符合 “冷门车” 的典型特征 —— 销量低迷、关注度低、品牌存在感弱。但它的 “冷门” 并非源于产品力不足,而是定价策略失误、品牌向上受阻、内部产品线混乱等多重因素的结果。对于预算有限且追求动力性能的消费者,这款优惠后落地价约 12 万元的 “准性能 SUV” 仍有一定性价比;但对大多数家庭用户而言,在竞品林立的市场中,它很难进入购车清单的前列。
传祺 GS4 PLUS 是一款 “区域性小众、全国性冷门” 的紧凑型 SUV,其市场表现折射出中国品牌在燃油车高端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也为后续车型的定位与定价提供了深刻的借鉴意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