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起,单踏板模式“跌落神坛”?

新规发布,单踏板模式受限

2026年起,单踏板模式“跌落神坛”?-有驾

近日,汽车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7 月 7 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此次发布的新版本是对 2008 年旧版本的一次全面升级与完善。

在众多新增和修改的内容中,与单踏板模式以及动能回收相关的规定格外引人注目。新标准明确指出,在默认状态下,车辆不可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减速至停车,驾驶员必须通过制动踏板来完成车辆的刹停动作,这无疑给单踏板模式的广泛应用戴上了 “紧箍咒”。同时,新规还对动能回收系统提出了细致要求,当动能回收减速度大于 1.3m/s² 时,刹车灯必须点亮,这一规定旨在消除因车辆隐性减速而带来的追尾等交通安全隐患。

单踏板模式的前世今生

单踏板模式,又被称作 “A 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本质是加速踏板的制动能量回收 ,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特有的一种强动能回收模式。在单踏板模式下,驾驶员仅通过控制油门踏板,就能实现车辆的加速与减速,甚至能使车辆减速至静止状态 。只有在需要更强制动力度时,才需使用刹车踏板。

单踏板模式的工作原理基于车辆的动能回收系统。当驾驶员踩下加速踏板,行车电脑依据踏板力度向控制器发送信号,驱动电机根据信号改变转速,实现车辆的加速;而当驾驶员松开加速踏板,驱动电机转速减缓,开始产生制动效果,同时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回收储存,实现反向充电。

单踏板模式并非横空出世。早在 2013 年,第一代宝马 i3 就采用了类似设计,驾驶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动能回收制动,甚至能减速至停车,同时亮起刹车灯,成为单踏板模式的先驱。此后,日产聆风、雪佛兰 Bolt 等车型也相继应用这一模式 ,其核心逻辑都是利用动能回收减少刹车踏板使用,进而提升续航。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电池技术尚不成熟,能量密度较低,纯电续航里程较短,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提升车辆续航能力,车企们绞尽脑汁,单踏板模式应运而生,通过高强度的动能回收,将车辆减速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进电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续航焦虑。例如,早期的一些电动车在城市工况下,单踏板模式能使续航里程增加 10%-20% 不等,这对于当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技术突破。

新规出台,原因几何?

此次新规对单踏板模式进行限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审慎决策。

(一)安全隐患

单踏板模式虽然在操作上带来了一定便利,但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由于驾驶员长期依赖单一踏板控制车速,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肌肉记忆可能导致 “油门当刹车” 的误操作 ,从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因单踏板模式导致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仅在过去一年里,就有多起重大事故与单踏板模式下的误操作直接相关 。例如,在 2024 年 9 月 23 日发生于湖南株洲芦淞大桥的车祸中,一辆网约车在被追尾后突然加速失控,冲向对向车道与其他车辆相撞,最终导致 6 人死亡、7 人受伤。据了解,该网约车为新能源车型且疑似开启了单踏板模式,司机在慌乱中误把油门当成刹车,从而造成了这场悲剧。此类事故并非个例,它为单踏板模式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二)行业规范需求

在新规出台之前,不同车企对于单踏板系统的设计和调校差异较大。有的车型松开踏板就能完全刹停,而有的则仅提供轻微的拖拽感,这种缺乏统一标准的状况不仅让消费者在不同车型之间切换时难以适应,也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混乱的行业现状亟需统一规范来加以约束,此次新规明确要求 “默认状态下不可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减速至停车”,为行业划定了清晰的安全底线,避免了技术的无序发展,有助于推动整个乘用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技术发展,需求转变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单踏板模式通过动能回收系统将车辆减速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进电池,有效增加了车辆续航,缓解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但如今,电池技术飞速发展,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不断涌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大幅提升,部分车型的续航甚至超过 1000 公里。并且,车企还通过优化空气动力学设计、减轻车身重量等多种方式来提升续航。所以,单踏板模式增加续航的作用不再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成为了更重要的考量因素,新规对单踏板模式的限制,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转变。

车企的应对之策

新规的发布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车企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各车企也纷纷开始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以适应这一变化。

特斯拉作为单踏板模式的 “忠实拥趸”,一直以来,其 “保持模式” 允许车辆在松开油门时完全刹停,无需踩刹车踏板 ,在市场上颇具争议。此次面对新规,特斯拉迅速做出反应,已通过 OTA 升级解绑强制单踏板,调整了系统设置,默认不再强制单踏板刹停,而是将该功能设置为可选项,用户需手动开启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误操作风险,特斯拉还新增了 “深踩电门提醒” 功能 ,在驾驶员深踩电门时给予警示,以避免因误操作而引发的事故。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旗下多数车型的动能回收系统本身就具备可调节功能,并且不会默认采用单踏板刹停模式,仍然强调刹车踏板在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规,比亚迪进一步优化了其制动系统。例如,全系推出 “舒适制动” 模式,在该模式下,动能回收末段自动减弱,同时巧妙地保留了缓行功能,既保证了驾驶的舒适性,又符合新规要求,让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感受到更加平稳、自然的制动体验。

蔚来汽车则对其 CRBS(Combined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复合再生制动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 。通过对系统的精心调校,使得刹车脚感更加线性,减少了因动能回收而产生的顿挫感,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在满足新规的同时,蔚来也没有完全放弃单踏板模式的优势,依然为用户保留了单踏板模式的手动开启选项,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和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

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也在积极调整策略,将单踏板模式移出 “默认选项”,将其隐藏进二级菜单 。在新车交付时,销售团队会主动对客户进行相关培训,详细介绍单踏板模式的特点、使用方法以及潜在风险,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功能 。通过这种方式,既满足了新规要求,又为那些熟悉和喜爱单踏板模式的用户提供了使用的可能性 。

市场和用户的反应

新规发布后,在市场和用户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热议,不同的人站在各自的角度,表达了对这一政策的看法。

对于许多老司机而言,他们长期驾驶传统燃油车,早已习惯了 “踩油门加速,踩刹车减速” 的传统驾驶逻辑,单踏板模式的出现曾让他们感到不适应。一位有着 20 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老张表示:“我之前试驾过新能源汽车,单踏板模式开起来总觉得怪怪的,还是传统的驾驶方式让我觉得更踏实。这次新规把单踏板模式默认禁用,我觉得挺好,这样开车更安全,也更符合我们的驾驶习惯。”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单踏板模式的新能源车主来说,尤其是特斯拉车主,新规的发布让他们感到十分不舍。一位特斯拉 Model 3 的车主小李抱怨道:“我开特斯拉已经两年了,早就习惯了单踏板模式,平时在市区开车,基本上一个踏板就能搞定,非常方便。现在新规出来了,以后每次开车都得手动切换模式,太麻烦了。而且我觉得只要驾驶技术熟练,单踏板模式并没有什么安全问题。”

在网约车司机群体中,新规也引发了不小的波澜。网约车司机小王表示:“单踏板模式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节省能耗,增加续航里程,这样就能多跑几单,多挣点钱。现在默认不能刹停了,能耗肯定会增加,成本也就跟着上去了。” 不过,也有网约车司机对新规表示理解,司机小刘说:“虽然单踏板模式用起来方便,但是安全还是最重要的。之前就听说过因为单踏板模式导致的事故,为了乘客和自己的安全,适应新规也是应该的。”

从市场层面来看,新规的实施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短期内,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单踏板模式的受限而对购买新能源汽车产生犹豫,尤其是那些对单踏板模式依赖度较高的消费者 。但从长期来看,新规有助于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提高行业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展望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无疑是乘用车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犹如一场及时雨,为行业的安全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对整个行业的安全保障和未来走向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积极影响。

在未来,汽车制动技术必然会朝着更加安全、智能、高效的方向大步迈进。随着线控制动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广泛应用,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将大幅提升,制动效果也将更加精准、可靠,为行车安全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制动系统与其他汽车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将愈发紧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用户打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密切关注汽车制动技术的发展动态,在购车时将制动系统的性能作为重要考量因素。而车企则需积极拥抱新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制动系统,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的高要求,为推动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相信在新规的引领下,汽车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安全、繁荣的明天。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