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旗汽车的销量可以说是连续飙升,几乎每年都在刷新自己的记录。比如数据说:2017年大概4,700辆。到2018年飙到3.3万,2019年直接突破10万,比上一年整整翻了一倍多,涨幅大概203%。然后到2020年,销量翻了一番,超过20万,还比2019年增长了接近100%。2021年又冲破30万,今年2022年暂时略微增长,来到31万,涨幅只有大概3%。我倒是觉得,这个速度递减也正常,毕竟前面几年的爆发都带有一定的补课性质。然后到2023年,销量涨到了37万,继续保持29.5%的增长,小幅度但稳定。而2024年的统计数据,已经开出了41.18万,同比增长17.4%。这个增长不是很大,但连续8年正增长,已经挺了不起的。
你会不会觉得?就是说,红旗这个品牌真是咬得很紧,市场认可度提高了不少。
特别是这个天工05,孙颖莎代言的纯电中型轿车,刚上市时,我就觉得挺有趣的。为什么?一方面,带明星的车型总会多点关注,不管是不是炒作,但毕竟能制造话题。另一方面,它定位年轻化,目标用户主要是新晋购车的年轻人或者换车打算转型的用户。
我还真翻了下天工05的配置,资料里像全景天幕、丹拿音响,还有14向调节的零重力座椅,我觉得,很贴心了——特别是后排空间,2900mm的轴距,空间真心宽敞。相对比同价位几个竞品,比如某某自主品牌的中型纯电车,这个价位(15.98万到18.58万)它在配置和颜值上能说是打了个平手甚至还占点便宜。说句实话,这价格能买到这样的内饰和平衡的性能,真的是挺良心的。
这让我想到另外一点:买车不光看参数。动力方面,搭载340kW的后置单电机,峰值扭矩450N·m,加速4.8秒,这个性能在同级别里算不错了。续航方面,配合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最大续航达到850公里?这数字我觉得大概是估算比较多,实际怎么用还得看路况、温度。不排除有厂家理想化的可能,但对于普通家庭用车来说,850公里,已经非常够用了。
我还想提醒一句:你知道,快充技术逐渐成熟,汽车的充电效率才是真硬指标。最高充电功率能到454KW,充到80%才花12分钟。这在我看来,是真大突破了,像我们有时候去附近的充电站,等个20分钟,刚好买个咖啡。其实我还没搞明白一个问题,像这种快充对电池损耗影响大吗?你们懂得。
(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我觉得,电池快充是衡量未来技术的一个剪影。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电池安全——安不安全?我估计,未来应该会有更智能的监控系统,而红旗的云端安全管理,可能也会变得更智能化。
说实话,天工05的智能系统让我挺惊喜的。支持L2.9级智驾,无需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就能用司南智驾绕行城市,成功率99%。这个比例在我看来,跟敢于冒险的人没准儿还真挺巧合的。它支持极窄车位泊入,配合2公里的跨楼层记忆泊车,简直像为城市狭窄空间量身定制。
我还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天工05装了支持方言的车机系统,交互体验还挺流畅。这么多年,我体验过很多车机了,但能做到如此本土化的,还是少数。配备65英寸AR-HUD,信息投影得很直观。感觉车和人之间的桥梁还会更紧密。
安全我还得说一说。车身用到高强钢,达到了76%的高比率。用了核潜艇级钢,挺吓人的。9个安全气囊加上9H4M笼式车身,就是要把安全堵得死死的。电池方面,经受了针刺、海水浸泡、8米跌落等58项极限测试。我心里一个疑问:这么严苛的安全定义,中欧双五星标准,实际上是不是有点理想化?
这又让我想到,厂商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其实很大。价格和配置和安全保障拼的,就是成本和技术。你们觉得,未来的国产车,是靠价格战还是靠品质和科技突围呢?我真不知道。
关于这个天工05,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它的细节。孙颖莎的品牌加持,以及那种科技赋能生活的概念,让我觉得,这辆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更像是带着一种生活的姿态。你们觉得呢?
未来的车会变成什么样?我还在猜测。也许,会变成一个生活伴侣,甚至比手机还更贴身。这个量化的难点在哪儿?我觉得,还是感受——那种真实的触摸感和用车体验。你们看,红旗这个品牌,从传统豪华逐渐走向了年轻化、智能化。未来它还能走多远?我真有点八卦。
(这段先留点悬念,不说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