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最近的账面数字,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销量领跑,电车业务也像打了鸡血一样猛蹿,出海的船也开得稳稳当当。乍一看,像是开了金手指,一路狂飙突进。可咱也得咂摸咂摸滋味,这年头,谁家锅底不冒烟?车企更是卷成了麻花。上汽能从这红海里蹚出来,肯定不是光靠祖坟冒青烟。
都说2025年车市是“修罗场”,这话一点不掺假。新车跟下饺子似的往外冒,价格也是一天一个滑梯。各家车厂恨不得把裤衩都当了,就为了抢那一口吃食。在这种刺刀见红的局面下,上汽还能摁住场子,这“连环拳”到底是怎么耍的?
官宣的说法是“电动化、自研、扬帆出海”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电动化这块,4月份销量涨了七成多,这数字确实够呛。但问题来了,现在搞电车的玩家乌泱泱一片,凭啥上汽能鹤立鸡群?难道光靠“皮实耐用+拳头产品”就能一锤定音?
要知道,现在金主爸爸们买车,除了瞅技术,更在意沉浸式体验。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哪个能让他们肾上腺素飙升,哪个就能掏空他们的荷包。上汽的“智驾”盘算,到底有多聪明?SAIC尚界的入局,又能给未来战局带来多大变量?这恐怕还得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毕竟,PPT造火箭的故事,咱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再说说自主品牌。前四个月销量过半,这说明上汽的市场结构确实在脱胎换骨。但反过来说,洋品牌的日子可能就没那么舒坦了。这背后,是咱老百姓对国货的信心值拉满,还是那些老牌劲旅自己掉链子?
海外淘金,上汽喊出了“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落地生根”的口号,听着挺提气。前四个月海外销量30.6万辆,的确是执牛耳者。但这30.6万辆,有多少是卖到欧美日韩,有多少是倾销到亚非拉?品牌在当地的口碑,又到底是个啥光景?
扒得更深一点,中国汽车出海,可不是光卖铁疙瘩那么简单,还牵扯到地缘博弈、贸易壁垒等等犄角旮旯的问题。上汽的远征之路,注定不会是康庄大道。
区区30.6万这个数字,并不能完全盖棺定论海外战场的成败,我们需要更穿透的审视,这背后是否暗藏玄机,危机四伏。
当我们一窝蜂地把上汽的腾飞归功于“高瞻远瞩”、“技术碾压”时,是不是忽略了政策的东风、市场气候的变幻莫测?
归根结底,上汽的“扶摇直上”,是时势造英雄,也是自身卧薪尝胆的结果。但前路漫漫,荆棘丛生。别光盯着眼前的报表,更要盘算着如何在寰球汽车产业的洪流中,真正扎下根来,开枝散叶。
这三驾马车,现在跑得虎虎生风,但能不能一直跑下去,跑到凯旋而归的那一天,这才最见真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