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错,最后一家国有大型车企一汽红旗,被华为“拿下”。至此,所有国有主流车厂均已与华为建立深度合作。
但二者的合作或许并非简单地再造一个“界”,而是一场“灵魂置换”。
一、红旗的“体面”与华为的“灵魂”
华为已经拥有了五个“界”:问界、享界、智界、尚界、尊界。
红旗会成为第六界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恰恰是本次合作最微妙之处。红旗作为中国唯一自带豪华光环和历史底蕴的汽车品牌,其象征意义远非其他品牌可比。
对红旗而言,完全融入“鸿蒙智行”体系或许会稀释其独特的品牌价值。
于是,双方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红旗保留品牌躯壳和整车制造,而华为则提供全栈智能解决方案,即从激光雷达、鸿蒙座舱到途灵底盘和麒麟芯片。
用一句话概括:红旗还是红旗,但它的“灵魂”将来自华为。
二、为什么红旗需要华为?
我认为红旗选择华为源于两大现实压力。
首先是红旗自身高端化的受阻。其精心打造的“金葵花”系列,如起售价140万的“国雅”,虽然堆料十足,V6、V8动力与奢华内饰一应俱全,市场反响却不如预期。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红旗要与宾利、迈巴赫等百年品牌竞争,品牌积淀和技术差异化仍显不足。
其次则是华为系车型的强烈对比。江淮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短短67天订单破万,超越迈巴赫和奔驰S级在华年销量。
一个品牌力远不如红旗的企业,在华为技术加持下竟实现如此突破,这对红旗的冲击不言而喻。
三、华为模式:做车企的“超级供应商”
华为一再强调“不造车”,但其合作模式已远超传统供应商的角色。
从研发、供应到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华为深度介入,近乎承接了除制造和售后外的绝大部分环节环节。
这种模式可称为“技术外包”或“生态赋能”。
车企专注于自身擅长的制造质量与生产管理,而华为则提供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竞争要素: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数字化体验。
对于车企,尤其是传统车企,这种合作有如“用空间换时间”。以部分利润和主导权,换取快速获得顶尖智能技术,避免在新能源转型中被淘汰。
四、中国汽车工业的“大一统”时刻?
与华为合作的主流车企已包括上汽、一汽、长安、东风、广汽、北汽、奇瑞、江淮。
几乎涵盖所有国有汽车集团。一个以华为技术为核心的生态联盟正在形成。
明年,搭载华为全栈解决方案的红旗车型或许将陆续亮相;上汽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尚界H5未上市先火,已带动股价大涨。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
五、未来格局:华为系与非华为系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分化为两大阵营:华为系与非华为系。华为通过技术赋能,整合了国有车企集团资源,形成了一支“超级舰队”。
而这还只是国内市场。
一旦华为系车型集体出海,凭借其智能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很可能对传统豪华品牌构成巨大挑战。
华为用ICT技术重构汽车产业的战略,正逐步显现其万物互联的超级大布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