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豪华品牌半年销量腰斩,雷克萨斯裸车19万成往事
那天在楼下修车铺蹲着等换机油,旁边坐着个老哥,掏出手机刷了会儿汽车行情。他突然冒一句:“现在买雷克萨斯都能砍价了,你信不?”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五六年前还真没见过。那会儿谁要是说自己20多万能提辆二线豪华回家,不管是雷、凯还是林肯,都得被亲戚夸一圈。
可这半年风向彻底变了。翻开最近的销量榜单,雷克萨斯还能撑点面子——上半年卖出去八万多台,看着还行,但跟前些年巅峰期一年十八九万比起来,说实话有点落寞。我邻居小李去年刚入手ES200,那时还觉得捡漏,现在一看价格直接掉到十九万裸车,还送贴膜、保养啥的,他脸色当场就变了,说后悔太早下手。
沃尔沃也差不多,这六个月交付出来六万辆出头。身边一个搞外贸的朋友原本冲着“安全”买XC60,上个月刚去4S店问价,人家销售员直白:“优惠大得很,再拖两月怕你更便宜。”他说方向盘加热和自适应巡航其实用不上,就是图个心理安慰,现在想想,当初为啥非要认死理呢?
最尴尬的是凯迪拉克。这牌子以前总给人一种“美式气场”,群里有兄弟专门吐槽CT5动力足空间大,可惜终端价格现在打骨折,一台城市风尚版指导价29万不到,经销商直接抹掉八九个点,有地儿甚至不到21万能落地。有师傅调侃,“再降下去,不如拿来做网约车。”
林肯更惨。航海家新款某些地方能优惠七八万元,实际成交量却还是低迷。我爸同事前年买了一辆冒险家,说配置齐全座椅舒服,可今年他女婿打算换SUV,看完报价表转头就去看国产高端去了,“花一样的钱,为啥不选智能一点大的?”
捷豹、英菲尼迪这些,更别提了。在我们本地4S店基本没人进门。有次路过英菲尼迪展厅,只见销售员坐里面玩手机。一位老司机私信我:半年前才上的QX50,现在挂二手平台都没人问津。“这行情,要不是急用钱,我是真舍不得卖。”他说。
有人纳闷,为啥这些牌子集体哑火?其实挺简单。一方面,一线豪华已经把价格锤到二线区间——听隔壁市宝马经销商讲,他们X3库存压力大得很,今年夏天干脆把三十几万能卖到“2字头”。奔驰C、奥迪A4L也是类似操作,本来以为高不可攀,如今凑凑首付轻松上路。“既然预算够,为何退而求其次?”这是不少年轻人的心声。
另一方面,新势力国产品牌卷疯了。理想、小米、问界这种,不光外观吸引人,用料厚道,该有的配置一个没少。我同学前阵子订的小米SU7,每次聚会都爱显摆HUD抬头显示和辅助驾驶,“你们那些什么自动泊车,在我这都是标配!”群友笑他新鲜劲过两年还能不能这么乐呵,不过说实话,同样的钱放在油车上真体验不到这些科技感。
顺带插句题外话,我前段时间试驾一辆老款ES300h,被那个机械指针钟表惊艳到了,很复古,但现在新款全改成液晶屏幕,有种情怀被消磨光的感觉。这也是很多老用户纠结的一点,新技术虽好,但总觉得少点味道。不过市场就是这样,无论喜欢与否,总归轮流洗牌。
维修圈也传言,以后像凯迪拉克XT5这种冷门型号零件可能越来越难找。不久前遇上一位技师抱怨:“原厂配件等半个月才发货,以后估计只剩副厂货。”对于准备长期持有的人这无疑又是一层隐忧。
最后扯远一点,有朋友开玩笑:三年前花高价加装选配,如今倒贴钱也未必有人接盘。当初为了追求所谓格调,多掏好几千装Bose音响和通风座椅,到头来转手的时候根本体现不了价值,还不如省下来吃顿好的。所以说啊,有时候选什么品牌,其实更多还是跟随潮流罢了,大浪淘沙之后,也许哪天连熟悉的名字都会慢慢淡出视野,就像小时候街角那些消失的小饭馆一样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