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企造新星愿,白菜价闯入车市,安全品质有疑虑

夜色下的城市郊外,道路蒙着一层毛玻璃似的雾气,零星路灯将总会熄灭的微光洒落在马路上。巷口拐弯,一辆贴着新鲜绿牌的四轮电动小车——“星愿”,悄悄滑过。它的身形和那台熟悉的吉利星愿有七分相似,却打着金彭的标识,一切像是刚刚经过一场廉价的易容术。车窗里的人还未习惯这新玩意,看上去对自己选择是否安全、实惠,恐怕比对自己的人生更难做准判断。

你要是走在大路上,突然被一辆只值一万多块钱的新“星愿”超车飞驰过去,会不会有片刻恍惚?会不会想,这玩意儿到底能跑多远,遇到点事儿能扛得住吗?它和那些大品牌的新能源车到底有什么差别?如果我是车主,是不是正暗中豪赌一次“流星许愿”?

金彭——这个名字过去在三轮电车的江湖里,几乎等同于“接地气”的代名词。手艺精,造价低,能拉货,能刮风下雨地跑,在不少小区和乡镇,金彭三轮车跟“老头乐”、货斗摩托并肩走过青涩年华。可一夜间,这家公司扔下包袱,转身杀入四轮新能源车的修罗场,恨不得在“吉利星愿”和“比亚迪海鸥”喝水的塘边也插上一只脚。而且动作不小——“星愿”“海鸥Q7”一口气亮相。听说那“星愿”可能一万块出头,“海鸥Q7”也才一万三,价格直接刺破了新能源市场的底裤。

一边是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靠产品力、品牌效应和稳定性筑起的豪宅;一边是金彭的“卷王”操作,用白菜价往门缝里挤。乍看之下,是不是觉得车市真的到了大淘杀的年代?

为谨慎起见,让我们把显微镜对准这场闹剧背后的细节。金彭的产品,外观是否涉嫌抄袭,还得留待日后官司见分晓。但不止外形让我起疑,更很在意这些新车的本质属性:续航、车速、安全配置,乃至能不能上车险。据坊间小道消息,“星愿”的续航也就一百公里出头,配的还是绿色的“低速电动车”专属绿牌。真要“开着它从南到北”,怕还得随身带上拖车电话和移动充电宝。

(这时候就得佩服中国消费者的适应能力。便宜确实吸引人,真买回家各种麻烦也能强忍——“买都买了,再看看呗,说不定真有奇迹…”)

往深里想,金彭这样的新玩家之所以敢硬闯四轮新能源市场,无非是看准了极致性价比、下沉市场,以及某些政策灰色地带的缝隙。他们清楚用户痛点——城镇和乡村不少小生意人、老人、接送孩子的家长,对风雨无阻、便宜好修、能遮头挡风的“大电三”有现实需求。可问题是,这种产品在汽车和三轮电动车的夹缝中游走,荒腔走板之处迅速显现。

低价,很多时候只是开胃菜。主菜往往藏着你咽不下去的骨头。比如,产品成本砍到极致,安全品质可能就只能“能过一年保一年”。小厂该省的都省了,连座椅下面是不是钉过两颗螺丝,也只能靠用户自己祈祷遇人不遇事。再说,售后服务?别想了,出了事儿,多半只能靠微信群里的“万能铁丝佬”帮你支招。更别提知识产权的那点事,模仿别人的脸皮就像夜市摊上的“正版捧哏”:自己糊弄,愿者上钩。

行业内还有一条老话:便宜会传染,但好用不会。低价策略虽然能在一时之间拉拢不少客户,可这池水搅混久了,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掉进水里的会不会是自己。而金彭想借这一波“创业神话”翻身,关键还是得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靠山寨和低价打江山容易,保江山很难。有些人曾指望低速三轮电动车能“圆汽车梦”,后来才明白——梦还能圆,但腰包和头发未必能保。

当然,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这种层出不穷的“白菜价神车”多少算是市场给“底部用户”上的一剂兴奋剂。能合法上绿牌,能出行,是好事。但真要和大牌新能源车比安全、品质、体验,无异于用塑料尺子量钢轨,永远差半根指头。

说到底,三轮车巨头杀入四轮新能源赛道,是一场赌注,也是一次冒险。成败与否,至少让市场多了一点搅局者,多了点选择,也多了一点风险。也许有天,金彭能把这碗饭吃到嘴里,也许只会像夏夜街角的流星——亮一瞬,散如尘。

那么,你会愿意掏一万块买辆“星愿”或者“海鸥Q7”吗?你会认为低价能持续多久?它到底是平民的圆梦,还是又一个“割韭菜”的游戏?这,也许是个比事故现场更值得反复“复盘”的命题。

三轮车企造新星愿,白菜价闯入车市,安全品质有疑虑-有驾
三轮车企造新星愿,白菜价闯入车市,安全品质有疑虑-有驾
三轮车企造新星愿,白菜价闯入车市,安全品质有疑虑-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