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车当新车卖?极氪急了!

你兴冲冲去4S店提新车,销售指着一辆锃亮的车说“就剩这台了,便宜五千”,你乐呵呵开走,后来才发现——这车在展厅被摸了仨月,空调没关过一天,副驾座椅被熊孩子踩出脚印。这时候车企跳出来说“这是展车,算新车”,可消费者关心的哪是“注册没注册”,是“这车上过多少人的手”!最近极氪被曝“卖0公里二手车”,官方赶紧澄清“那是展车”,可消费者关心的哪是“注册没注册”,是“这车上过多少人的手”!今天咱们就唠唠,新能源车市的“展车生意”,到底藏着多少消费者不知道的门道。

展车当新车卖?极氪急了!-有驾

一、“0公里二手车”是个伪命题?车企在玩文字游戏

极氪这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核心争议点是“0公里二手车”。官方说“从未开具零售发票,也未在任何车管所注册,法律属性是未注册全新商品车”。这话听着没毛病,法律上确实挑不出错——没上牌没开发票,确实不算二手车。但消费者买的是“车”,不是“法律定义”啊!

举个例子:你去商场买手机,柜台上摆着的展示机,店员说“没激活,算新机”,你会花原价买吗?肯定不会!因为你知道,那机器被无数人摸过、开过机、连过Wi-Fi,屏幕可能都有细微划痕。同理,展车在4S店待3-5个月,每天开门关门几十次,空调从早开到晚(夏天制冷冬天制热),方向盘被无数人搓过,后排可能还被熊孩子当蹦床——这些“隐性使用”,法律管不着,但消费者心里膈应啊!

极氪说“法律属性属于全新商品车”,这就像卖展示机的店员强调“没激活=新机”,避重就轻。消费者要的不是“法律定义”,是“这东西到底新不新”。你说“未注册”,可展车被折腾仨月,和刚下线的新车能一样?这不是文字游戏是啥?

二、展车为啥成了“香饽饽”?车企和4S店的小算盘

有人可能问:车企为啥非要卖展车?直接换新展车不行吗?这里面藏着车企和4S店的小算盘。

先说车企:新能源车迭代比手机还快,今天出个2025款,明年就2026款了。展车放展厅3-5个月,再放下去就成“老款”,到时候更难卖。与其砸手里,不如打折清库存——美其名曰“福利”,实则清仓。

再说4S店:展车是厂家免费给的,不用压资金。卖一辆展车,回款快,销售提成还高(因为“特价车”好成交)。要是消费者没问,销售才不会主动说“这是展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卖出去才是王道。

最关键的是“信息差”:消费者不懂“展车”和“新车”的区别,车企就用“未注册”“商品车”这些词糊弄。你去问销售“这是新车吗”,他说“是全新商品车”——没撒谎,但也没说实话。等你发现是展车,他一句“页面标注了啊”,你只能吃哑巴亏。

三、消费者的“展车阴影”:看不见的损伤和知情权被侵犯

展车最大的问题不是“法律属性”,是“隐性损伤”和“知情权被侵犯”。

先说隐性损伤:燃油车展车还好,新能源车尤其麻烦。电池是核心,展车为了展示,可能长期开着空调、车机,电池一直处于亏电状态(展厅插座功率低,充电慢耗电快)。你以为“0公里”就没损耗?电池循环次数、衰减程度,普通消费者根本查不出来。

再说说内饰:真皮座椅被无数人坐过,可能有汗渍油渍;中控屏被指甲划过,细看有划痕;车门把手被摸得发亮,甚至掉漆。这些4S店可能会简单清洗,但本质上已经是“二手状态”。

更气人的是知情权。极氪说“下定页面明显标注车辆性质”,但有多少人买车时会仔细看“页面标注”?大多是销售说啥信啥。我身边就有朋友买新能源车,销售说“这是刚到的新车,就试驾过两次”,结果提车后发现副驾脚垫下有个烟头——明显是展车被人乱扔垃圾。找4S店,人家说“试驾时顾客扔的,我们没注意”,最后赔了个脚垫了事。

消费者要的不是“标注”,是“主动告知”。你老老实实说“这是展车,摆了4个月,被摸过无数次,但便宜8千,首任车主权益不变”,愿意买的人自然会买;可你藏着掖着,等消费者发现了再说“标注了啊”,这就是欺负人了。

四、行业没有“展车标准”:车企说啥是啥,消费者只能认栽?

现在新能源车市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展车标准”。啥是展车?展示多久算展车?展车该打几折?这些全凭车企一张嘴。

传统燃油车就规范多了。比如某合资品牌,展车超过3个月必须告知消费者,折扣至少比新车低10%,还会送保养券。更实在的,直接当“准新车”卖,明确写进合同,和二手车划清界限。

新能源车呢?因为“未注册”“0公里”,就把展车往“新车”里塞。极氪说“3-5个月库龄”,那3个月和5个月能一样吗?在南方展厅,夏天被晒三个月的车,和在北方展厅冬天放三个月的车,损伤程度能一样吗?没有标准,车企就可以随意定义,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之前有车企更离谱,把试驾车当展车卖——试驾车里程都2000公里了,还说“未注册=新车”,折扣只比新车低5%。消费者提车后发现保养记录里有“试驾检测”,找车企理论,人家说“试驾车也是展车的一种”,气得消费者直接投诉到消协。

五、极氪的“专项小组”该查啥?别光盯着“标注”,看看销售端

极氪说成立“专项小组彻查改进”,我给提个醒:别光盯着“页面标注”,重点查查销售端。

第一,标注够不够“明显”?是用小号字藏在角落里,还是弹窗提醒?我见过某车企“标注”——在合同第18条,用6号字写“本车为展示用车”,谁能看见?

第二,销售有没有培训?是不是要求必须主动告知消费者“这是展车”?还是默许销售“能不说是就不说”?要是销售为了业绩故意隐瞒,光靠“页面标注”顶个屁用!

第三,折扣到底合不合理?3-5个月库龄,折扣多少算公道?我查了下,传统燃油车展车折扣一般在8%-15%,新能源车因为电池问题,折扣至少得10%以上吧?极氪没说具体折扣,要是只便宜3%-5%,那就是拿消费者当冤大头。

六、消费者避坑指南:买车前先问这三个问题,别当冤大头

教大家三招,买车时别被展车坑:

第一,直接问销售:“这是不是展车?在展厅摆了多久?有没有被长期开空调、车机?”别怕销售烦,这是你的权利。要是销售支支吾吾,或者说“不清楚”,直接换一家——十有八九是展车。

第二,要PDI检测报告。新车交付前都要做PDI检测(售前检查),展车更得要!重点看电池状态、内饰磨损、漆面情况,有问题让4S店写进合同,承诺“如有未告知损伤,全额退款”。

第三,对比折扣。新车价和展车价差多少?要是差太少(比如低于5%),果断选新车;差得多(10%以上),再考虑展车。记住:首任车主权益必须写进合同,尤其是电池质保,别让4S店偷偷缩水。

七、给车企的一句大实话:诚信不是“标注”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极氪这次事件,其实给所有新能源车企提了个醒:别玩文字游戏,消费者不傻。

你要真想诚信经营,就该建立“展车分级制度”:A级展车(展示1个月内,仅静态展示,无试驾),折扣5%-8%;B级展车(展示1-3个月,有少量试驾),折扣8%-12%;C级展车(展示3个月以上,长期开空调车机),折扣12%以上,并且必须附详细PDI报告。

再透明一点,把展车信息挂在官网,谁想看就能看——哪辆车是展车,展示了多久,被多少人试驾过,一目了然。消费者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就选新车,这才叫“公平透明”。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新能源车市现在卷得厉害,车企拼的不该是“谁能把展车卖得像新车”,而是“谁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你把信息摊开了说,把诚意摆出来,消费者才会买账。不然,今天极氪被骂,明天就可能是别家车企——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总之,展车不是不能卖,折扣车也不是不能买,但前提是“明码标价、主动告知、信息透明”。别让“未注册”“商品车”这些词,成了车企糊弄消费者的遮羞布。消费者要的不是“法律定义”,是“真心实意”——这点,希望所有车企都能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