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最近去马鞍山那个车展,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别说,场面够热闹,到场的品牌让我一开始一头雾水。43家,超过300辆车——而且还不全是普通的燃油车,新能源占了不少比例。这个比例的变化,我估算大概是去年新能源车占比大概10%,今年至少到了25%以上。以前老说未来新能源会坠地,但现在看,几乎成了主流,尤其在这个展会里。
我当时一路逛着,看到现代和奇瑞的展台隔得不远。两个品牌,定位不同,价格区间也差别挺大。现代那边,SUV和紧凑车都看得挺细的,问了个销售,才知道他们把一些去年还要7万-8万现在都一口价,6万多就能带走了。价格我觉得还是要看具体车型,比如他们的小型SUV,那种家用刚需的定位很明确。
奇瑞那边就不一样,价格区间宽一点,一个系列几种配置选择。对比之下,奇瑞的性价比更高,尤其是它那款艾瑞澂新能源车,估算百公里成本能做到1.2块钱左右(没细算过,靠着感觉说的)。但实际体验,手感还是挺不错的——座椅包裹性好,空间也算够用。可我心里又在自问:真这么便宜,品质能保证吗?毕竟,短时间用个两三年,得留意后续保值率。
说到这,我还翻了翻自己之前的笔记。之前听过一个修理工说,柯迪亚克开个三五年还能卖个七八万,老款的二手价在十万左右。这让我对一些品牌的未来保值心里有点底。反倒是Prius,看起来很平凡,但二手市场的价格非常稳定,为啥?可能是牌子可靠,技术成熟,我猜测。
中途快跑题,咱们还是回到车展。现场那个儿童游乐区,是为了吸引带娃的家庭,毕竟家长们逛完车都得带娃出来放松。反正我自己感受,带娃逛展其实挺麻烦,孩子善变,先到这儿,还得让他玩一会儿才能集中注意力看车。老板们懂这点,特地安排这些区域,目的很明显:拉长逛展时间。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有个细节挺有意思。一台黑色的吉利新款SUV,边上写着优惠一口价,那张标签贴得都不讲究,估算优惠大概在1000到2000块之间吧。和其他车型相比,小打小闹的优惠其实挺有意思的——代表厂商想赶快清库存。你猜那些优惠一口价的车会不会相对更稳赢?我不敢说,只是觉得这也是一个信号:车企们都在拼最后的拉客。
说到供应链,不能不提这个展会的特写:制造一辆车,后边牵扯供应链的环节多得超乎想象。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装配线的排布,就像一场复杂的棋局。一个细节能体现一二,这次我还注意到,很多车的轮胎都是同款——品牌车用的买不到最贵的型号,但也不是最低端。供应链稳定,车价才会有底气。反过来说,像某些新品牌,出于成本限制,轮胎也会用妥协版。这容易带来噪音、磨损快的问题,但你知道的,省钱的优先级还是在前面。
我一直觉得车展除了看车,更像是一场梦想尘埃落定的舞台。不管是不是为买车,都能借此了解市场:哪些车型会淘汰,哪些会继续升值。这个市场变化得比我想象中快——尤其是新能源车型,更新迭代几乎两年就算久的了。
你有没有想过,昨天我还在和朋友说,买车其实就是买个心理安慰。好比柯迪亚克,你得接受它的空间大、性价比高,但也得忍受油耗稍高的现实。或者这次展上的一些国产新车,外观漂亮但内在用料还在打磨,心里也在想:是不是贼不走空——后续老婆看了照片还会不会说:又买个玩具车?(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这次特别关注了一下新能源车的定价策略。估算,整体成本比燃油车大概贵了10%以上(这是个粗略数),但补贴优惠能免掉一部分。有些车型,真正到手价和燃油车差不了太多。只运营成本、维修成本很不一样。修理工跟我吐槽:你以为电动车不用维修,别天真,电机和电池哪有那么容易折腾。后续的保养真是个门门新问题。
接着我在展台前站着,突然听到一位销售跟客人说,这车是今年最新款,优惠力度很大。没多想,其实也就是价格战策略,厂家想尽快回血。毕竟,工厂供应稳定,是决定车价的最大变量。你说,车企的存货量多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价格变得像白菜价一样?我觉得可能是几百万辆的存货量换来的信号。
(这是个别的细节:有个车友打算用车展优惠价买辆新能源,说实话,看着这车的配置,主要是觉得划算。他还开玩笑:价格这么低,将来退市可能都亏不了了吧。)
你会不会觉得,车展跟买车,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暗示?比方说,那些一口价标签里写优惠一口价,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走量。都懂的,厂家追求冲销量,下场就像在拼价格。但能不能买到一辆心仪的车,关键还是看你有没有时间、耐心去挑真货。
我还在想:未来车市会怎么走?是不是我猜测中的新能源占领主要市场会提前到来?而且一些品牌的折扣窗口其实暗藏玄机,可能是想快速回笼资金。不知道你怎么看?你心里最偏爱哪款,准备在这个展会出手吗?
(或许这就是逛车展的魅力吧——不光是买车,更像是在跟市场做一场精神上的对话)。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