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买的宝马X4五年亏40万:冷门车真的踩不得?
奉劝各位,买车千万别追冷门,我就是活例子。2020年咬牙花50多万提了辆宝马X4,想着进口车标有面子,轿跑造型够拉风,开着肯定比普通SUV体面。谁成想,六年才跑了六万公里,车漆都没碰过,前几天找做二手车行的发小问价,人家叼着烟绕车转了两圈,直接说“兄弟,10万我友情收了,多了真不敢要”——五年亏了40多万,平均一年往外扔8万,这钱够普通家庭攒辆差不多的代步车了。
那时候选车脑子热得很。销售把X4夸得天花乱坠,说什么“进口底盘调校更扎实”“无框车门显高级”“溜背造型回头率200%”,我一听就上了头。媳妇在旁边泼冷水:“要不看看X3?国产的,价格低点,维修也方便。”我当时撇撇嘴:“X3多普通?X4是轿跑SUV,开出去谁不多看两眼?”现在想想,这“谁不多看两眼”的虚荣心,最后全变成兜里的窟窿了。
头两年开着是挺美,周末带家人兜风,停在商场停车场,确实有不少人凑过来问型号。可这两年市场风向变了,新能源车满大街跑,燃油车的光环早淡了。最要命的是,X4这车型太“个性”——进口身份导致配件贵,维修工时费比国产X3高出一截;溜背造型牺牲了后排头部空间,家里老人坐一次就念叨“憋得慌”;更要命的是,路上跑的X4实在太少,二手车商收着犯怵:“买家挑花眼,卖不上价;压手里时间长,还得搭保管费。”
上礼拜陪发小去看车,他指着展厅里的X3跟我说:“你看这X3,国产五年了,保有量比X4多三倍不止。同样的里程和车况,X3能卖15万,X4撑死10万。不是车本身差多少,是买的人少,流通性太差。”这话扎心,但确实是实话。我查了下数据,2020年X4全年销量不到5万台,而同期国产X3卖了13万多台——市场就那么大,买的人少,卖的时候自然只能“贱卖”。
现在每次路过4S店,看见新款X3停在最显眼的位置,销售热情地拉人试驾,我心里就犯堵。要是当初咬咬牙选X3,现在这车最少能卖15万,省下的25万能给娃报两年兴趣班,或者换套新手机、全家出趟国旅游。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
说句实在的,买车真不能光看颜值和“个性”。冷门车就像小众衣服,好看是好看,可穿出门撞款概率低,想转手时才发现“原来只有我一个人穿”。尤其是豪华品牌的进口车型,除了高溢价,后续的保值率、维修成本、市场流通性都得算清楚。你图一时体面买了冷门,最后大概率要为这份“独特”买单。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