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小米YU7上市后,小鹏G7的处境会很尴尬,毕竟尺寸和价格都非常接近。结果23.58万的预售价格是个烟雾弹,正式价格做到了19.58-22.58万,完全避开了小米YU7。整体产品力也不差,毕竟整个发布会都在“超越”特斯拉Model Y。
从外观来说,小鹏G7的设计其实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原创”设计不错,有人觉得“太丑”,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实它的整体风格是延续了P7+上那一套新的家族式设计,尤其是前脸部分,贯穿灯带搭配个性分体大灯,几乎就是拉长一点的P7+,自动进气格栅的设计比较实用,散热好还能降低风阻。
车身侧面线条流畅,相比G6过于圆润的设计,G7的轮廓会更犀利、更运动,溜背设计比较克制,保证了后排头部空间。车尾应该是设计最和谐的部分了,极具个性的贯穿式尾灯搭配尾翼与扩散器,运动感明显,符合现在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小鹏G7外观能见的配置就有隐藏式门把手、无边框车门、无边框外后视镜、前后电吸门、后扰流板、智能驾驶小蓝灯等,都是当下流行的配置选择,小鹏还是很会讨用户喜欢。
从车身尺寸来说,小鹏G7是真的把Model Y研究透了,G7的长宽高分别为4892/1925/1655mm,轴距为2890mm,基本是和Model Y(长宽高4797/1920/1624mm,轴距2890mm)持平。但G7有两个方面的优势,后备箱容积常规状态下819L,后排座椅放倒后2277L拓展容积,都是超过Model Y的;车内前排垂直高度1062mm,后排1035mm,头部空间充裕。
然后在内饰部分,延续了极简的设计风格,没有实体按键并且直接取消了主驾前方的仪表盘,采用15.6英寸悬浮式大屏和87英寸AR-HUD抬头显示组合。更重要的是车内用料提升明显,Nappa真皮座椅、超纤绒顶棚、木纹饰板、丝光金装饰件,不会再给人一种塑料感。
值得一提的事,小鹏G7所搭载的87英寸AR-HUD抬头显示由小鹏和华为联合设计的,采用虚拟光毯指引,将导航路径直接投射到真实路面,复杂路口通过红色“X”标识错误路线。 并且和智驾深度融合,显示车辆加速、变道等决策意图。实时预警加塞车辆、行人等风险,并标注障碍物位置。 不过目前还没有真实的用户反馈,实际体验打个问号。
配置层面小鹏是用心了的,依然坚持不用配置来区分版本,舒适性和豪华性配置都是标配的。比如前排双50W风冷无线充、20扬声器音响系统、9英寸流媒体内后视镜、后排8英寸娱乐屏、前后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智能车载香氛、256色全舱漫反射氛围灯、全景天幕、前排多层隔音玻璃等配置,买任何一般版本都能享受,值得好评。
至于发布会大肆宣扬的智驾能力,其实最应该把期待降到最低。Ultra版用上了三颗图灵AI芯片,单颗算力超700TOPS,总算力能达到2250TOPS。其中两颗用于跑智驾算法,另一颗会和高通8295P一同为智舱提供算力支持。传感器配置为3R11V12U,支持城区/高速领航,不过,这套新芯片的智驾新版本,最快还得等到今年9月后推送,在没得到用户实际体验反馈的情况下,不建议吹太狠。并且碍于法规,L3级智驾是不现实的。
动力和续航层面,小鹏G7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全系配备218kW单电机后驱系统,6秒级的加速日常使用足够了。两个续航版本分别为CLTC工况602km、702km;就算是602km也够用了,因为标配了800V架构,5C电池,不存在续航焦虑。
底盘叫“太极AI底盘”,听着很悬,其实就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可变阻尼减振器+液压衬套+车端传感器实时调整阻尼硬度,严格来讲属于半主动式智能底盘,主打舒适性的调教,符合家用定位。
总结:其实无论是之前MONA M03、P7+还是现在发布的G7,小鹏似乎越来越像新能源市场中的“红米”:主打高性价比路线,通过压缩成本、扩大下沉市场覆盖等手段抢占份额。之前雷总在直播中虽然明确表示“无红米汽车计划”,但也非常积极的推荐了小鹏G7,加之两者关系不错,或许以后的小鹏就是没有红米之名的“红米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