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纯电SUV配置调整后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实录

理想i8纯电SUV配置调整后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实录

理想i8这车,前阵子刚出来那会儿,我身边几个搞新能源的朋友就炸开了锅。微信群里一水的“你定了吗?”、“啥配置合适?”、“价格是不是有点虚高?”说实话,这种场面我在L系列刚火的时候见过一次,但这次气氛不太一样。有人还专门跑去4S店看了样车,回来路上吐槽说选配表比买房装修还绕。

理想i8纯电SUV配置调整后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实录-有驾

其实最早发布那几天,大家都觉得理想是要用i8打个漂亮仗,好给自家纯电业务撑个场面。但结果没爆起来——主要还是那个配置分得太细,一堆Pro、Max、Ultra把人整懵了。我哥们小李,本来就是增程L7换购用户,他跟我讲:“我就想要冰箱和娱乐屏,不带这些真不如不买。”还有师傅在修车间里听说这事儿摇头,“老李(指CEO)估计也被逼急眼了。”

果然没两天,公司动作贼快,把原本复杂的版本全并成一个Max标配,还直接降了一万块钱。这操作在行业群里算挺少见,有销售私下讲“现在都是拼谁能听懂客户心思”。新价33.98万,全系冰箱、高阶辅助都拉满,还送音响,说白了就是把门槛放低,让人别纠结选哪款。

理想i8纯电SUV配置调整后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实录-有驾

不过市场到底认不认账?身边有位北京朝阳的大姐,她去年才换过MEGA,现在又盯着i8看。她关心的是补能问题——因为经常往返京津冀,说超充站数量决定体验好坏。据她试驾后的反馈:动力够用,高速噪音控制一般般,但空间确实大,尤其二排腿部,比同级别车型宽敞不少。不过她提到一点冷门细节,就是座椅通风声音偏大,“晚上带娃睡觉容易吵醒”,这种小毛病以前很少有人提。

另外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插曲,是维修厂张师傅闲聊时冒出来一句:“现在这些纯电SUV啊,你甭管多贵多便宜,都逃不开‘模组化’三个字。”他意思是,现在很多品牌图省事,大量零部件直接供应商套件上马,就连空调滤芯型号都能撞号。他还举例,有台早期试装版i8进厂更换后备厢锁机构,用的是和某德系中型轿车一样的副厂货,这种“拿来主义”背后其实反映出整个行业卷效率卷成本的问题。

理想i8纯电SUV配置调整后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实录-有驾

再回头看销量吧,其实30-40万这个区间,中大型纯电SUV本来体量就有限。据隔壁卖特斯拉的小刘顺嘴一提,他们Model Y长续航月销7000左右已经是顶尖水平,同级第二名也不过三四千辆。如果理想真能稳住4000-5000辆/月,那绝对算鲶鱼效应。有趣的是,这类车型受限于动力电池技术,续航提升慢,所以厂家更愿意卷产品力而不是死磕价格战——毕竟利润薄得像刀片。

关于产品设计这一块,我倒觉得理想是真敢玩点新花样。不光外观内饰跳脱主流MPV套路,那子弹头造型据说灵感来自90年代Lumina APV和雷诺Espace。当年那些经典MPV可是陪伴不少家庭南北奔波。我邻居老王,看完展厅里的展示直呼“找回小时候坐爸妈单位班车的感觉”。但也有年轻人嫌弃造型怪异,不如传统SUV硬朗耐看,各花入各眼呗。

理想i8纯电SUV配置调整后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实录-有驾

至于一些容易忽略的小功能,比如方向盘加热响应速度,在东北冬天是真的救命;而无线CarPlay偶尔掉线,被几个老司机群友反复吐槽,还有朋友亲测第三排座椅虽然空间够,但长途乘坐舒适度一般,小孩倒无所谓,大人时间久腰酸背痛。所以实际体验总归比参数表来的真实得多。有意思的是,据业内八卦传闻,今年初研发团队内部曾讨论是否取消部分冷门选项以降低生产复杂度,不过最终还是保留了一些“小众”需求,比如可变色氛围灯这种东西,有的人爱得不得了,有的人根本不用开过一次。

从公司层面人家账上现金流1100亿(这是财务哥喝酒吹牛时候顺嘴透露),短期内不会为资金发愁,也敢砸钱继续推新项目。而且最近几年盈利能力一直在线,比起同行动辄亏损或靠融资输血强不少。这也是为啥他们敢快速调整策略,把精力押注到差异化设计和高端服务体验上,而不是单靠价格博弈存活下来。

理想i8纯电SUV配置调整后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实录-有驾

最后插句题外话:据说最近上海那边二手市场已经开始收第一批准新i8现车,因为上市后一周改款降价导致部分首批订户选择退订或者转让指标。这种情况以前只在手机圈见过,如今汽车圈也越来越像消费电子行业更新迭代那么快。“以后买新款记得等等再下手”,这是群友总结出的血泪教训之一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