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的新势力造车,都得来吉利挖人!没有我们,他们连车都造不出来!”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最近在直播中的这句话,直接把汽车圈炸开了锅。
有人不服,有人吃瓜,但更多人好奇:吉利凭什么这么狂?
“黄埔军校”的底气:人才森林里的大树和小树
李书福的自信不是吹的。从1997年造车开始,吉利就干了一件“怪事”——一边造车,一边办学。到现在,全国近20万汽车人才从吉利旗下的学校毕业,95%的学生一出校门就被抢光,工资直接飙到6000到1万。
更狠的是,吉利玩的是“产教融合”,学生上课的老师,可能就是隔壁工厂的技术大牛,教的都是最新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光自己养人还不够。吉利还搞了个“人才森林”战略:外来的高端人才是“大树”,内部培养的是“小树苗”。
比如沃尔沃的前设计总监、奔驰的专家,这些国际大咖被挖来后,不仅带技术,还带着“小树苗”一起长。结果就是,吉利的技术团队里,既有全球顶尖高手,又有自己土生土长的骨干。
新势力挖人有多疯?连底盘调校团队都被打包带走
李书福说“新势力全靠吉利挖人”,这话虽然刺耳,但数据很真实。某新势力CTO直接摊牌:“我们60%的电控团队来自吉利,没他们,产品研发得慢半年!”甚至吉利自家王牌车型极氪001的底盘团队被挖走后,新车研发直接拖了6个月。
从威马创始人沈晖(当年操盘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核心人物),到小米汽车狂挖的工程师,再到蔚来、理想的骨干名单,几乎都能找到“吉利系”的影子。猎聘网数据显示,2024年新势力挖走的人里,37%来自吉利,尤其是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这些命脉领域。
挖人一时爽,但代价也不小
高薪挖角看似捷径,实则隐患重重。有车企为了抢吉利一个首席架构师,开价2000万年薪加股票,直接把行业工资炒上天。
2024年,新势力人均工资涨了28%,远高于传统车企的12%,小公司直接被卷到倒闭。更惨的是技术泄露——吉利曾把威马告上法庭,索赔6.4亿,就因为前员工带走了商业秘密。
未来不靠“抢人”,得靠“养人”
面对人才大战,李书福倒是看得开:“吉利是中国汽车的沃土,人才散出去是好事。”但行业不能光靠挖角内卷。专家建议,车企得联手高校搞“开源式”培养,比如共建实验室,同时完善竞业协议和专利保护。
毕竟,当小米开始从清华、MIT挖博士自研算法,当蔚来的全栈智能系统不再依赖“吉利基因”,这场人才战争的规则已经在变。李书福的“狂言”,与其说是炫耀,不如说是一记警钟——中国汽车要想真正崛起,光靠互相挖墙脚可不行,得学会自己种树,才能成森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