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本田"全新平台+混动"大改款曝光!十二代思域预计2027年上市,这次真要硬刚国产混动?
到了2025年中旬,有个关于本田的消息在各大汽车论坛里彻底炸开了锅。说的是本田正在秘密研发第十二代思城大改款,而且这次不是小修小补,而是来了个大换血——全新平台加第五代混动系统,预计2027年正式登陆全球市场。
要知道现在是什么年代吗?国产车企早就把混动卷得一塌糊涂,比亚迪秦PLUS DM-i、吉利星瑞系列这些车型在市场上呼风唤雨。本田这家日系老牌厂商却在被市场无情地蚕食销量。
按照之前的规律,十一代思城应该还能再卖两三年。但本田突然加速迭代,直接跳过中期改款,上来就是平台升级加混动大升级,这种"梭哈"式的操作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野心?
本田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刻动作这么快?国产混动真的已经把日系大厂逼到了绝路吗?十二代思城拿什么去和国产对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一下。
十二代思域"换平台+混动"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
第十一代思域在北美市场首次亮相,随后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到了现在2025年这个十一代思域已经在市场上风风火火地卖了差不多4年时间。按照汽车行业的常规更新周期,通常是五年一换代,所以下一代应该出现在2026年左右。
但本田打破了常规。根据海外权威汽车媒体的多次报道,本田已经确认第十二代思城将采用全新的模块化平台和最新的第五代混动系统。这不是简单的外观微调,也不是搭载新的发动机那么简单,而是从底盘结构、电池布局、驱动系统到智能配置的全面革新。
关键数据摆在眼前,说明一切都真实发生了。2025年本田思域在中国的销量只有4035辆,和国产混动轿车的销售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期比亚迪秦PLUS DM-i的销量达到了27674辆,吉利星瑞系列作为国产混动领头羊,销量同样保持强劲势头。本田作为曾经的混动技术领先者,现在被国产品牌远远甩在身后。
这就是本田急了的根本原因。中国混动市场现在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比亚迪绝对占据第一把交椅,丰田虽然品牌名声好但产品布局不够广,本田则排在第三位。要知道本田在全球混动市场的排名和销量表现其实不错,全球范围内本田的混动销售占比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在中国市场,国产车企的混动技术突飞猛进,把本田的传统优势彻底打破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因为比亚迪推出了第一代DM-i超级混动系统,又推出了第五代DM技术,油耗低到可怕。第五代DM-i的亏电油耗最低已经降到了2.6升每百公里,这个成绩把本田现在的i-MMD混动系统远远抛在身后。吉利的雷神混动系统从性能、油耗到可靠性也都做得相当不错,价格还便宜。
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核心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架构基本没有太大改变,只是在电池容量和电机效率方面做了优化。到了2025年这个时间点,国产混动车型每年都能推出新版本新优化,而本田还在用相对保守的技术路线,这怎么能竞争得过?
这就是为什么本田决定要在2027年拿出全新武器。提前两年就开始研发和筹备,说明本田高层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不动手,本田这个汽车帝国在中国混动市场的地盘可能就要被彻底蚕食了。所以十二代思城的出现,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全新平台+第五代混动,本田这次到底憋了什么"黑科技"?
说起本田这次的大改款,最让人期待的就是那个全新的平台架构。根据海外媒体的多次报道,本田为下一代产品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块化平台,这个平台不再是在燃油车基础上硬生生加上混动系统的"油改混"思路,而是从设计初期就完全为混动和电动化考虑。
从2027年开始,本田的很多车型都会转向这个新平台,包括思城、雅阁、CR-V等主力产品。这个平台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是车身轻量化和高刚性的结合。新平台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减轻整车重量,同时保持甚至提升车身的抗扭刚性。
电池和电机的布局也完全不同了。十一代思城的混动版本因为要兼容燃油发动机,所以电池只能塞在后排座椅下方,这样就占用了后备箱空间。新平台的方案是电池组可以平铺在座椅下方和后轴之间,既不影响乘客空间,也不会挤占行李箱容积。这样一来,整个车的实用性和舒适性都能得到提升。
说到混动系统,本田这次搭载的是全新的第五代混动系统。和现在的i-MMD系统相比,新系统做了大幅度的升级。电机的功率更强,电池组的容量也更大,支持更高的纯电续航里程。根据目前的信息,新系统能支持1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而且还支持外接充电,也就是说可以当插电混动用。
低速市区行驶的时候,基本上靠电机驱动,发动机不用转,油耗就低下来了。高速巡航的时候,发动机才会介入,通过更高效的热循环效率来提供动力。整个系统的协调逻辑比现在的i-MMD更聪明,更符合实际的用车场景。
本田对新平台的设计远超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其实新平台预留了非常充分的电动化接口,虽然十二代思城首先推的是混动版,但同一个平台的纯电版本到时候可以快速上线。这样本田就实现了一套平台支撑多套动力系统的目标,省下了巨额的研发成本,又能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未来如果政策要求向纯电过渡,本田只需要把发动机和油箱换成大容量电池和电驱系统,就能拿出一个全新的纯电思城。这种提前布局的思维方式,说明本田这次是来真格的,不是心血来潮。
为啥说这次改款是本田的"背水一战"?混动转型的本田,真能打翻身仗吗?
2016年的时候,丰田卡罗拉混动和本田雅阁混动几乎同时进入中国市场。当年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凭借"电驱为主、发动机辅助"的设计理念,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好评,有人甚至说本田混动比丰田THS更省油更聪明。
但现在呢?局面彻底反转了。国产车企全部开始发力混动领域,比亚迪、吉利、长城、上汽通用五菱,这些企业都推出了自家的混动系统。这些国产混动不仅油耗水平高得离谱,而且价格还打到了10万块钱以内,让普通消费者都能用得起。
反观本田,思域混动版一直卖13万到16万块钱,被国产混动车型"上压下挤",销量自然就掉下来了。更关键的是,本田的技术迭代速度太慢了。国产混动技术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优化,新的版本发布,而本田的i-MMD系统这九年来核心架构基本没变,只是在细节上做了一些调整。
到了2025年这个时间点,比亚迪已经升级到第五代DM系统,油耗已经低到了匪夷所思的水平。吉利的雷神混动在三电技术和驾驶体验上也做得很出色。长城的柠檬DHT混动系统在可靠性和耐久性上赢得了用户口碑。本田的i-MMD系统确实还能用,但已经没有什么技术领先优势了,反而因为售价太高而失去了竞争力。
销量数据能说明一切。本田在中国市场全年销量已经跌得很厉害了,思域的销量只有450辆,同比下滑97.9%,这是什么概念?这说明消费者已经用脚投票了,没有人再想买这个曾经的神车。整个本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下滑速度非常快,这给本田管理层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本田高层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靠现在的产品和技术根本竞争不过国产车企。所以这次十二代思城的大改款,真的是本田的背水一战。如果2027年推出来的新车还是保守的改进,那基本就没救了。但如果新车能真正达到"100公里纯电续航加4升以下的综合油耗"这样的水平,价格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那确实有机会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问题是,本田这条路还好走吗?到2027年,国产混动技术已经进化到什么水平,谁也说不准。比亚迪的第六代甚至第七代DM系统可能都要出来了,吉利的混动产品线会更加丰富,价格可能还要再降。本田到时候拿什么和他们竞争?就靠一个更新的平台和更先进的电机吗?
这就是为什么说本田的处境很被动。不改,肯定死。改,也不一定能活。但没有选择,只能改。要不然就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但这显然不是本田想要的结果。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消息刚一曝出来,整个网络上就炸开了锅。汽车论坛里、微博上、小红书上,各种讨论声浪此起彼伏。我们来看看网友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有人问,2027年才上市,这不会太晚了吗?国产混动都已经卷到什么程度了,本田再等两年是不是就没机会了?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很好,确实隐含着风险。但本田的逻辑是这样的,他们不是在赌2027年的时候混动市场还没饱和,而是在赌自己的新技术能领先对手半代。国产车现在的插混系统主要优化方向是亏电油耗和电池容量,本田新系统则在整个电驱体验的全面提升上做文章。如果真的能实现更优雅的系统协调逻辑和更强的动力感受,那即使晚两年,也未必没有机会。
还有人担心,新平台说得好听,会不会还是那套"油改混"的套路,只是给外壳换个新花样?这个疑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本田这些年的"挤牙膏式"升级已经让很多消费者失去了耐心。但从已公开的信息来看,新平台确实是从设计初期就为混动和电动优化的,电池布局、底盘结构、车身材料都完全重新设计过。这不像是简单改改外壳的事儿,这是实实在在的平台级革新。
最敏感的问题还是价格。很多人直接问,如果十二代思城混动版起售价还是14万块钱以上,那怎么和秦PLUS DM-i竞争?现在国产插混轿车都卖10万块钱以内了,本田混动版的溢价还能有多少?这确实是本田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消费者现在对价格非常敏感,再牛的技术如果价格定得离谱,也卖不出去。
本田的策略可能是这样的,前期先推高配版本来树立技术标杆,获得口碑和认可,然后再慢慢下探价格,推出更便宜的入门版本。但这个套路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还好不好使,就不好说了。比亚迪和吉利已经证明了,好的混动技术和低价格是可以并存的,并不是说技术好就必须卖贵。
还有网友关心的是本田这次改款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因为是全新平台和全新混动系统,难免会有人担心初期的稳定性。这个担忧也是合理的,毕竟消费者花大价钱买车,最怕的就是买回来三天两头出问题。本田在质量和耐久性方面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但新系统的验证需要时间。
结语:本田这次是"绝地反击"还是"又一次掉队"?2027年见分晓!
从2025年刚刚曝出的十二代思城大改款计划来看,本田终于意识到"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家曾经的混动技术领先者,在中国市场被国产品牌彻底压制,销量掉得一塌糊涂,被迫要进行一场全面的战略调整。
十二代思城换平台、上第五代混动系统,看似是个产品升级的决定,实际上代表的是本田整个品牌战略的转向。从曾经的"技术王者"到现在的"被迫追赶者",本田必须证明自己还有竞争力。新平台的模块化设计、新系统的电驱优化、对纯电化的提前布局,这些都表明本田这次是下了血本的。
但能不能成功?关键要看两点。第一,新技术是不是真的能遥遥领先国产混动。如果只是追赶而没有领先,那就没有意义。消费者不会为了"和国产车差不多"这样的产品花高价钱。第二,价格定位能不能打到国产混动的痛点。中国消费者现在对性价比非常看重,再好的技术如果价格三万五万块钱高于竞品,销量就起不来。
从2025年现在的状况看,本田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再不拿出真本事,市场份额就会被彻底蚕食。所以十二代思城的命运其实已经被决定了——必须成功,没有失败的退路。但市场是残酷的,技术再好、平台再先进,如果消费者不买账,一切都白搭。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我们会看到本田在中国混动市场上的各种尝试和突破。他们可能会推出更多的产品线,可能会调整价格策略,可能会加强和国产品牌的合作。但核心的变化就是这个十二代思城代表的全面升级。2027年这个思城上市的时候,中国混动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本田能否真正站稳脚跟,还要看这款新车能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在没有看到真车和真实的用户评价之前,所有的预测都只是猜测。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本田不能再走保守路线了。这次改款,就是本田的最后一搏。成,则重新夺回市场;败,则彻底沦为二流品牌。这就是2025年这条大新闻背后隐藏的真实含义。
所以当有人再说"本田混动技术不行了"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次大改款的故事讲给他听。十二代思城的出现,说明本田其实还在认真对待这个市场,还在想着怎么竞争。但最终能不能赢,就要看2027年见真章了。到那时候,我们一起来看看本田的绝地反击能走多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