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奥迪A6L e-tron带着551马力和华为乾崑系统呼啸而来时,我突然想起小区门口那个每天蹲在电动车充电桩旁啃馒头的外卖小哥。他的电动车电池已经鼓包,却还在为一次换电要花80块钱心疼。这个魔幻的对比,不正是当下中国最撕裂的浮世绘吗?
豪华品牌电动车的数据竞赛越来越像一场军备竞赛。770公里续航、800V快充、激光雷达,这些冰冷的技术参数堆砌出的,是普通工薪阶层望尘莫及的科技奢侈品。那个外卖小哥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等充电时头顶掠过的奥迪,充电十分钟就能跑他电动车三天的里程。我们正在见证一个荒诞的现实:当底层还在为基本出行焦虑时,顶层已经在享受"无图L2级驾驶辅助"这样的科幻体验。
看看那些配置清单吧!自适应空气悬架、数字OLED尾灯、9分区可调光天幕...这些名词越华丽,就越像在给阶层差异做注脚。更讽刺的是,连车灯都能玩出"8种个性化数字签名",可多少普通人的数字生活还停留在抢几块钱外卖红包的阶段?当车企在宣传"发光logo"带来的辨识度时,有没有想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能辨认的只有价格标签上那一串令人窒息的数字?
华为乾崑系统的加入更是绝妙的反讽。这个号称要"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的品牌,现在却成了豪车专属的入场券。我们不禁要问:当科技成为阶层筛选器,它究竟是在消除数字鸿沟,还是在加深社会割裂?那个在4S店对着配置单流口水的年轻人,和那个在二手车市场对着生锈电动车讨价还价的中年人,他们之间隔着的何止是551马力的差距?
豪华电动车市场越是火热,就越暴露出我们交通出行的"精神分裂症"。一边是政策在强推新能源普惠,一边是车企在打造电动贵族。当奥迪A6L e-tron的车主享受着"虚拟座舱"的科技快感时,可能不会想到,这座城市里还有人为共享单车的调度费多扣了两块钱而投诉无门。这种割裂,比任何交通事故都更触目惊心。
我们当然需要技术进步,但更需要的是技术伦理。当车企在发布会上炫耀"充电功率可达270kW"时,能不能也公布下这个充电桩对普通电动车的兼容性?当宣传片里展示着"环绕式氛围灯"的梦幻效果时,敢不敢拍一拍普通充电站里排队等桩的芸芸众生?真正的科技向善,不该只是让强者更强,而应该让弱者不被甩得更远。
望着那组漂亮的数据——11000辆的销量,领先奔驰宝马的排名,我突然觉得很悲哀。这些光鲜的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加速分层的汽车社会。在这里,有些人已经开上了会思考的汽车,而有些人还在为不会思考的交通系统买单。当一辆车都能配备"动态光语系统",我们普通人的出行困境,何时才能被真正听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