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蔚来亏了一千亿没倒闭,但是哪吒亏了一百多亿就倒闭了呢?

这年头,新能源汽车领域天天有人在“卖命卷”,但最离谱的一幕是:蔚来亏了一千多个亿,活得比谁都坚挺;哪吒亏了一百多个亿,却直接传出停摆、裁员、生死未卜。

为啥蔚来亏了一千亿没倒闭,但是哪吒亏了一百多亿就倒闭了呢?-有驾

看着这两个数字,很多人都在问:不是都在亏钱吗?为什么蔚来还能融资还能发新车,哪吒却像一夜之间被抽走了氧气?

今天我们就把这个话题聊清楚。不是简单对比亏了多少,而是看看——企业能不能活下去,关键看什么?

亏损≠死亡,关键在“有没有人相信你能翻盘”

首先要明确一个常识:在新造车这个赛道里,“亏损”从来不是问题,甚至是一种默认状态。

从特斯拉到小鹏、理想、蔚来,没有一个是靠“立刻盈利”活下来的。大家比的是谁能撑到下一个融资、谁能撑到规模上来、谁能先打穿壁垒。

为啥蔚来亏了一千亿没倒闭,但是哪吒亏了一百多亿就倒闭了呢?-有驾

所以问题不在于你亏不亏,而是:你亏的钱,有没有被认为是“值得投的未来”,有没有持续“讲出一个能信的故事”。

蔚来之所以能撑,是因为在绝大多数资本眼里,它代表的是一个高端智能电动车的战略方向,能打穿BBA高价带,有整车设计、有换电体系、有用户社群、有政策资源。

哪吒的问题在于:它讲的是一个性价比大众电车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太容易被别人替代。你一旦没有价格优势、没有技术差异、没有品牌厚度,就会迅速失去资本信心。

换句话说:蔚来是一个“值得扶起来再赌一把”的棋子;哪吒却是“掉队就无所谓”的普通兵种。

蔚来输在财务,赢在资源配置;哪吒败在“故事塌了”

从纯财务看,蔚来的确亏得令人咂舌:
从2015年成立至今,累计亏损超1400亿元;2023年全年净亏超过200亿元,看着就像是个“吞金兽”。

为啥蔚来亏了一千亿没倒闭,但是哪吒亏了一百多亿就倒闭了呢?-有驾

但你看它背后的资源:

  • 阿布扎比投资局出手80多亿美金

  • 合肥政府“保送上市”+产业链全链条支持

  • 有稳定的换电路线投资逻辑,吃政策窗口红利

  • 有一套能让用户买账的品牌调性+社群运营体系

蔚来不是不会死,而是“死不了”,因为它连着太多人的利益。

再看哪吒,它从一开始就是走低价走量路线,靠10万级别电车打出销量,但:

  • 品牌塑造乏力,“年轻人第一辆车”说了三年没人记住

  • 技术路线没特色,智能化不如小鹏,成本控制不如比亚迪

  • 最重要的是,高端产品未立住脚,低端产品被围剿

它曾想冲高端,比如推出哪吒S对标Model3,但市场反馈平平。大众品牌向上冲失败,是最容易资金链断裂的死亡轨迹。

为啥蔚来亏了一千亿没倒闭,但是哪吒亏了一百多亿就倒闭了呢?-有驾

当你发现自己卖不动高端,低端又卷不过对手,就会陷入“前面没路、后面被追”的局面。而这时候,没有人愿意继续投钱。

谁能活下来,看的不是“谁现在好”,而是“谁能打出闭环”

在今天的新造车战场上,活下来从来不是靠一时销量或者宣传好听。

真正的底层逻辑是:有没有“战略闭环”——即你的产品、技术、用户、渠道、融资、政策等多项能力能互相补位。

蔚来就是典型的“闭环还没跑顺,但跑着的每一环都有人投、有人等”。
哪吒的问题是:闭环没跑通、品牌没立住、融资又赶上资本退潮,所以就被快速边缘化了。

哪吒倒下,并不是因为它做错了一件事,而是它没有一件事能让它不倒下

时代的收缩下,比“做得好”更重要的是“位置对”

还有一个隐性逻辑大家容易忽略:我们已经过了“新能源造车遍地撒钱”的窗口期。

从资本无限下注,到选择下注对象;从讲故事拿钱,到交KPI拿钱;从“新势力人人有机会”,到“行业巨头坐庄”,整个风口早就变了。

在这个转折点上,谁的位置更靠中枢,谁活得久。

蔚来的“高端智能+政策支持+国际资本”位置,虽然难,但依然卡在局中;哪吒的位置——低端市场边缘地带、资金中断、品牌认知薄弱,一旦退潮,就没有“站住”的支点。

这是行业的残酷之处:你不一定要赢,但你一定不能掉队;掉队就可能再也上不了车。

写在最后

蔚来和哪吒的对比,其实讲的是同一个道理:企业之死,不在亏损之表,而在信心之根。

蔚来活着,不是因为它省钱,而是因为它还拥有话语权,还有人等它翻盘;哪吒倒下,不是因为它亏了,而是因为没人愿意再听它讲故事。

在资本市场,亏损是可以容忍的,但没人能忍受一个讲不动的故事。

所以别再只看亏了多少,更该看:这家公司在谁的牌桌上?还剩多少子弹?有没有未来可讲?讲的未来,有没有人信?

最终决定企业命运的,不是当下的账本,而是未来的共识。

#新能源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