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飞度停产背后 一个时代的转身与启示
标题下方空一行后开始正文
看到飞度停产的消息时,我正在整理旧物。抽屉里那枚泛黄的车钥匙,瞬间将记忆拉回2018年。那是我陪朋友提车的下午,4S店里挤满了等待飞度的年轻人。销售骄傲地说:“这车三年后还能原价七折出手。”谁曾想,七年后,月销量只剩23辆。
飞度的黄金十年,恰好是中国家庭汽车普及的缩影。2004年国产至今,超过130万中国家庭选择了这辆两厢小车。它完美契合了那个时代的诉求——预算十万内、油耗低、空间魔术师、发动机耐造。特别是第三代GK5,1.5L地球梦发动机让它在改装圈封神,“平民超跑”的称号不胫而走。
但时代的转向总是静悄悄。
2022年,比亚迪海豚年销突破20万辆。2023年,五菱缤果、吉利星愿相继加入战场。这些电动小车用行动告诉市场:智能座舱、远程控制、L2辅助驾驶,这些不该是豪华车的专属。而飞度呢?2024款低配车型的中控屏仍是选配。
数据不会说谎。飞度车主每年行驶1.5万公里,油费约7500元。同里程的电车,家充桩电费仅1500元。七年使用周期,相差四万元。当省油不再是优势,飞度的核心竞争力就开始瓦解。
更关键的是心态转变。新一代消费者要的不再是“够用”,而是“好用”。他们愿意为体验买单——超大中控屏、语音助手、自动泊车。这些在飞度身上,迟迟未见突破。
有人说,如果飞度早两年降价到6万区间,或许还能一战。但历史没有如果。日系品牌的固执遇上中国市场的巨变,结果早已注定。
飞度的退场,是一个时代的句号。它提醒所有车企:没有永恒的神车,只有不断进化的需求。下一个十年,属于那些真正懂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无论它来自哪里,用什么驱动。
站在2025年回望,飞度就像一封来自燃油时代的情书。我们怀念它,但不会走回头路。这就是进步的意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