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下一盘棋:代号“昆仑”的增程SUV会是什么样?
这几天,手机里刷到不少关于小米新车的讨论。有人说它像路虎,有人说它像蔚来,还有人说这可能是小米最实用的一台车。
没错,就是那台代号“昆仑”的增程SUV。
为什么需要一台“能跑又能装”的车?
现在买电动车,最纠结的是什么?续航焦虑。纯电动车跑长途,总得盯着电量找充电桩。赶上节假日,服务区排队充电的队伍能排出去一两公里。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头疼。五座车坐不下,七座车又嫌挤。想找个舒服宽敞的车,价格往往直奔五十万去了。
这时候,增程车的好处就显出来了。平时市区通勤用电,成本低。出远门用油,没有里程焦虑。要是还能坐下一大家子人,那就更完美了。
“昆仑”可能长什么样?
从网上流传的假想图来看,这台车走的是硬朗路线。和SU7那种流线型设计完全不同,它更方正、更大气。
前脸可能会保留一些小米的家族设计,但整体造型会更魁梧。D柱很直,车顶线条平直,这些都是为了给第三排留出足够的头部空间。
尺寸方面,据说车长超过5.3米。这是什么概念?比理想L9还要大一圈。停在标准车位里,可能会有点“委屈”它了。
里面会是什么样?
三排座椅是肯定的了。六座和七座两种布局,适合不同的家庭需求。
第二排大概率是独立座椅,带扶手那种。进出第三排会方便很多。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这些功能应该不会少。
重点是第三排。很多七座SUV的第三排就是个摆设,坐起来憋屈。但从车长来看,“昆仑”的第三排应该能真正坐人。至少能让成年人短途乘坐不会太难受。
后备箱空间也值得期待。即使三排座椅都启用,应该还能放下几个登机箱。如果把第三排座椅放倒,那空间就相当可观了。
增程系统到底香不香?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据爆料,“昆仑”会用1.5T增程器配双电机。纯电续航据说能到200公里左右,综合续航超过1000公里。
200公里的纯电续航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每天通勤距离在50公里以内,那基本上三四天充一次电就够了。平时就当纯电车开,成本很低。
偶尔出个远门,加油就能走。不用担心充电排队,也不用规划充电路线。这种灵活性,确实是纯电动车给不了的。
智能化会有哪些亮点?
车顶那个激光雷达很显眼。这说明小米在高阶智驾上是认真的。
城市NOA应该会是标配。自动泊车、远程召唤这些功能估计都会有。毕竟这是小米的强项,不可能不做。
更让人期待的是车家互联。想象一下,在车上就能控制家里的空调、灯光、电器。回家路上,提前让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让空调调到舒适的温度。
这才是小米造车最大的优势所在。
价格会定在多少?
参考现在的市场,同级别的增程SUV基本都在40万以上。理想L9、问界M9,起步价都在45万左右。
以小米的风格,可能会稍微便宜一些。38万左右起步是个比较可能的价位。既留出了利润空间,又比竞品有优势。
如果真是这个价格,那确实很有竞争力。毕竟同样的大小、同样的配置,能省下好几万。
它适合什么样的人?
首先是有多人口出行需求的家庭。特别是二胎、三胎家庭,或者经常要带父母出行的。
其次是经常需要跑长途的人。增程系统解决了里程焦虑,大空间又保证了舒适性。
还有就是忠实的米粉。如果你家里已经堆满了小米的智能设备,那这台车可能就是最后一块拼图。
还有一些悬念
具体的配置还没公布。比如电池容量到底多大,增程器的热效率如何,智驾系统的实际表现怎么样。
内饰的用料和做工也是个问号。毕竟这是高端车型,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会更高。
最关键的还是交付时间。现在说是2026年,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太快了。到时候竞争格局会变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好。
总的来说
小米造车,走的是一条很务实的路。先是用SU7打开市场,再用YU7覆盖主流SUV市场,然后用“昆仑”来攻占高端家用车市场。
这台增程SUV,瞄准的是现在最热门、也是最难啃的市场。如果真能做到大空间、长续航、高智能,再加上有竞争力的价格,说不定真能成为爆款。
现在就看小米怎么把这最后一公里走好了。毕竟造车这件事,光有图纸还不够,最终还是要看实车到底怎么样。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