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

这车圈,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你刚习惯了小米进来搅动风云,以为牌桌上的座次差不多定了,你猜怎么着?一个你以为一直在闷头干活、不怎么会吆喝的老实人,突然把西装一脱,领带一扯,直接跳上桌子,指着那几个最风光的腕儿说:“来,咱们聊聊,凭什么?”

这个人,就是奇瑞。

这事儿要我说,根本就不是什么新车发布会。奇瑞搞这个风云T11,定价顶配23.99万,比理想L6还便宜一万块,却处处拿自己跟L9比,这哪是卖车?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一出写给整个新能源市场的“阳谋”。

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呢?奇瑞这个“理工直男”,过去十几年,大家对它的印象就是技术宅,会捣鼓发动机,会搞平台架构,但就是不会讲故事,不会“搞气氛”。人家在那边聊冰箱彩电大沙发,聊家庭的温暖,聊“移动的家”,奇瑞呢?还在跟你掰扯热效率和扭转刚度。就像你去相亲,姑娘问你有什么爱好,你说你喜欢研究球墨铸铁的屈服强度。

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有驾
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有驾

结果,就是这么个主儿,这次突然开窍了。

他没跟你硬碰硬,没说我的车就是比理想牛。他玩了一手绝的,叫“认知借位”。他把T11这车,像个楔子一样,精准地钉在了理想L6和L9之间的那个缝隙里。

你想想这个话术的毒辣之处:“我的顶配,比你的中配(L6)还便宜,但我的体验,要让你联想到你的顶配(L9)。”

这话一出来,消费者的脑子就乱了。

本来挺简单的选择题:预算三十来万,图个省心大空间,买理想。这下好了,奇瑞跑过来说:“欸,哥们儿,别急着付钱。我这儿有个东西,块头跟L9差不多,安全配置拉满了,第三排还能让你舒舒服服坐着,价格嘛……比你刚看的L6还便宜点。你再想想?”

这就不是价格战了,这是“价值锚点”的爆破。它在动摇理想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那个“三十万=豪华家庭SUV”的等式。奇瑞在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告诉市场:你们所谓的高端,那个溢价,水分是不是有点大?

咱们再剥开来看这车本身。

奇瑞的打法,还是那个熟悉的“工程师思维”,但这次用对了地方。理想卖的是什么?是“情绪价值”。是一种“奶爸”的身份认同,是一种把家人照顾得妥妥帖帖的安心感。这东西很玄,但很管用。它是一种软件。

奇瑞呢?他知道自己在软件上、在智能座舱的生态粘性上,跟耕耘了这么多年的理想比,火候还差点。虽然也有什么猎鹰智驾、小奇AI,但人家理想的用户体验,那种丝滑和无缝连接,是拿真金白银和海量数据喂出来的。

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有驾

那怎么办?硬碰硬不明智。奇瑞就选了另一条路:把硬件拉满,把你看得见、摸得着、能用尺子量的东西,给你堆到极致。

比如安全。理想当然也安全,但它更强调主动安全,靠雷达和算法帮你规避风险。这很高级。但奇瑞呢?他像个老派的保镖,不跟你扯那些虚的,直接把防弹衣给你穿上。什么2GPa的热成型钢,什么一体式压铸,什么全身11个安全气囊,车身刚度给你做到一个恐怖的数字。

这是一种什么沟通方式?这是一种“钢铁直男”式的浪漫。我嘴笨,不会说甜言蜜语,但我能替你扛事儿。在20万这个级别,给你L9级别的物理防御,这就是奇瑞的逻辑:在情绪价值上我可能暂时比不过你,那我就给你“生存价值”。

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有驾

再比如空间。理想L9的第三排,大家都心知肚明,应急可以,长途够呛。奇瑞T11的第三排,据说正儿八经地当个座位来设计,带电动调节还带加热。

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有驾

你看,他的思路很清晰:在理想定义的“家”这个概念里,找到理想做得不够极致、或者说为了成本妥协了的地方,然后用双倍的力气去猛攻。理想讲的是一个家的“氛围感”,奇瑞讲的是一个家的“基本盘”。一个让你住得舒服,一个让你住得踏实。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骂我了,说我把奇瑞吹上天了。

别急。这事儿最大的坎,还不在车上。

奇瑞最大的对手,不是理想,也不是问界,而是奇瑞自己。是那个在消费者心里盘踞了十几年的“老奇瑞”的形象。

一个品牌,它的价值是有惯性的。就像一个人,你认识他十几年,他一直穿优衣库,突然有一天他穿着爱马仕来跟你喝咖啡,你第一反应不是“他好有钱”,而是“他是不是被骗了?”或者“这衣服是租的吧?”

奇瑞现在就面临这个“信任惯性”的问题。你用24万不到的价格,给了一台纸面参数看起来能硬刚40万豪车的产品。消费者会心动,但心动之后,紧接着就是嘀咕:

“这车是好,但奇瑞的4S店,能给我理想那种服务体验吗?”

“车机系统万一出点bug,升级跟得上吗?”

“几年后,这车的二手残值能挺住吗?”

“我开出去,跟朋友说我花了二十多万买了台奇瑞,会不会被当成冤大G?”

这些问题,比钢板厚度、比轴距长短,要致命得多。

理想卖的从来不只是一台车,它卖的是一套完整的、高度确定的服务体系和品牌承诺。从你看车到下定,从交付到售后,那种体验的一致性,才是它真正的护城河。

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有驾
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有驾

奇瑞想迈进高端,产品力只是入场券。你车造得再好,服务跟不上,品牌形象没扭转过来,消费者最后掏钱的那一刻,还是会犹豫。这就像你开了一家顶级牛排馆,厨子是米其林三星的,但服务员是沙县小吃培训出来的,那感觉就全错了。

所以,风云T11这步棋,妙就妙在它是一次“试探”。它没把价格定到三十万以上,就是给自己留了余地。它用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先把对价格敏感、但又向往高阶体验的那批用户“勾”进来。让这些人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如果这批人体验下来,觉得“哎哟,不错哦,奇瑞这次真行”,那口碑就起来了。口碑一发酵,品牌的“信任惯性”才有可能被慢慢扭转。

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有驾

这盘棋,奇瑞下得很有耐心,也很有章法。他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那就先撕开一道口子。风云T11不是来攻城的将军,它是那个在城墙底下挖地道的工兵。

它真正的历史使命,可能不是干掉理想L9,而是把“豪华SUV”这个词,从神坛上拉下来一点。它在告诉所有人:所谓高端,并不一定等于高价。当技术和供应链发展到今天,普通人也有权利享受到曾经遥不可及的体验。

奇瑞T11发布了,定价不到24万,却处处对标理想L9-有驾

这可能才是奇瑞心里那句没说出口的潜台词:“平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豪华变得“人人可及”。

从这个角度看,不管风云T11最后卖爆了还是平平,奇瑞都已经赢了。因为它成功地在所有人的心里,种下了一个问题:我买一台车,到底是在为它的价值付费,还是在为它的光环买单?

这盘棋,你觉得奇瑞下得怎么样?评论区里碰一碰呗。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